LGBT
273 篇文章
香港紀事

登記框架表決在即 同志群體中的「非主流」 仍待被看見的多元面貌

《法庭線》分別採訪了跨性別女同志、年長男同志、以及移工女同志,嘗試探問他 / 她們日常在經歷甚麼?

标签活跃作者
A.J.

Day 35 將去曼谷,彩虹基因的下一場婚禮

愛就是愛,不管在台北還是在曼谷,不管是我這一代還是她們那一代。

A.J.

Day 26 深夜等J下班

一個擁抱,比什麼情話都有效。

A.J.

Day 23 這個好日子,是別人替你完成的

不是每一段關係都要熱烈奔跑,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要在特別的年紀完成特別的儀式。有些選擇,是安靜地、繞了一大圈才定下來的。

akichanあきちゃん

我的親身經歷:曾經愛上一個男孩,如今我更確定自己是一個女孩

因為他背叛了我。

A.J.

Day 5 週末的到來

生日快樂。謝謝你,健康依舊,還能和我一起散步回家。

達叔

邻家隔壁。林朗与啟宏 (9/12)

一句話,像把骨頭都敲碎了。他沒哭,沒反駁,只任由陽光與熱風把那顆眼淚烘乾。這一頁,是跌到底的瞬間,也是人生某種轉彎前的,靜默深淵。

達叔

【同性小說】邻家隔壁。林朗与啟宏(6/12)

⚠️ 提醒:本頁內容含有男男親密描寫(M/M)節奏緩慢、畫面細膩,有較多感官細節與心理鋪陳。若你對此題材感到不適,請放心略過,真的不必勉強閱讀。這是一段溫柔、真實,也帶點壞壞的情慾經驗——獻給願意理解、也願意感受的人。其實只是一些多餘的壞壞描述。不寫都寫了⋯⋯所以😅 。(註:作者本人其實很純潔,只是手指比較壞😅)

達叔

男同性恋系列小說連載|《鄰家隔壁:林朗與啟宏》

本篇為第3–4頁,建議從〈1/12〉起閱讀)這是一段從平凡日常中滲透出的情感故事。沒有激情四射的開場,沒有誰先愛誰,而是隔壁的鄰居,慢慢地、無聲地走進彼此心裡。啟宏與林朗的世界,在陽台的牆、孩子的笑聲、和午夜的寂寞中,漸漸交疊——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曾是他們其中之一。🧷 本篇延續上集,描寫兩人情感進一步靠近的日常。⚠️ 本文涉及同志…

達叔

【同志小說】邻家隔壁。林朗與啟宏(處男作・1/11)

這是我的處男作——一篇成年人大男孩的同志情慾小說。故事從一句「昨晚吵醒妳了嗎?」開始,兩人之間彷彿埋下了無聲的火花。這段第一章帶點沉默、帶點氣味,也帶點欲望的氣息——希望你也能被那條線牽過去。如果你喜歡慢熱曖昧+心理張力+成人情慾,歡迎按拍手、留下評論、或等我慢慢連載後續😉

chinaworker / 中國勞工論壇

书评:《少数派统治》(作者:阿什·萨卡)

《少数派统治》一书中,诺瓦拉媒体(Novara Media)编辑阿什·萨卡(Ash Sarkar)探讨了已成为英国政治核心的“文化战争”。围绕身份问题的公众辩论日益两极化,而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书讨论了这种现象在媒体上如何呈现、谁从中受益,以及左翼政治在这种背景下的定位。

A.J.

七日書|What If.第四日 如果你不在這樣的職場

公司有一個你。真實生活裡,有另一個你。

A.J.

七日書|What If.第二日|如果那時你離開了他

沒有如果,因為.. 你想像不到沒有他的日子。

chinaworker / 中國勞工論壇

跨性别女性就是女性

问题不在于身份认同,而在于体制。资本主义下,压迫性的性别建构永远存在——我们能争取渐进改良,但除非我们根除压迫的物质基础,否则统治阶级总会反扑。作为社会主义者,我们相信唯有多元化的工人阶级团结抗争,才能推翻资本主义,为新社会奠定基础。这才是我们终结性别歧视、种族主义与各种性别性向压迫的真正出路。

far

“同性恋之地”

同性恋难以有快乐且日常的社群归属之地,只能寻觅一个它处作为“同性恋之地”。

far

男同性恋人群的「社交迷雾」,自量力、徐更生

我们不做吹散迷雾的力量,更愿意只提供迷雾散尽后的服务或支持系统。

香港紀事

專訪|同志配偶申公屋終極勝訴 奔波6年不再符資格 Nick:願成就他人

「幻想將來有同志 couple(情侶)喺埋一齊,有個溫馨窩⋯⋯我好想去做個支撐嘅部分。」

王庆民

评大同强奸案争议:中国政治反对派应坚定支持女权和LGBTQ权利

近日“大同订婚强奸案”中部分反共人士批评判决、认为男方“冤枉”、女方“诬告”的态度,也再次证明反对派中男权主义及反女权思想的根深蒂固。当然,中国体制内、国内各阶层的男性,也多数对判决持反对意见。而无论何种身份和阶层,他们对判决强奸罪成立的批判,都无视强奸确实发生的基本事实,无视女性的性自主权。许多中国年轻男性(包括很…

林探惜

一场自证清白的感情事故

她们脑补了一出晋江耽美频道的情天恨海,为教授的魅力心折,甚至痛斥那个辜负真心的男生。而事实可能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是一桩彻头彻尾的社会悲剧。

alain

凭着残留的记忆,给《三块广告牌》中的你一封信

几年前看过《三块广告牌》,对于其中的一幕场景感到非常震撼。第一次在matters写作,用天马行空的叙述,给你——“我”的“施暴者”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