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社会主义与开源工匠阶级:一种新型社会形态的可能路径
开源社会主义”是未来社会变革的新路径。随着数字化与开源技术的发展,生产资料以建模和代码形式零成本复制,人人都可自由获取和使用,打破传统资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由此诞生的“开源工匠阶级”推动社会生产方式从企业雇佣向个人创作转型。开源运动通过和平技术共享,逐渐瓦解资本主义结构,解决失业与剥削。这种基于互联网、人…

公社宪章
公社宪章》并非一个真实的宪法,而是对巴黎公社体制与罗莎·卢森堡反专制思想的深化演绎。它提出了一种基于劳工主权的去中心化社会主义国家结构。宪章的核心在于通过自下而上的表态机制确保公民在决策中的直接参与,避免任何形式的集权和官僚化。它还规定了合作社经济的保障,并通过赎买资本政策防止资本过度集中。禁绝…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是在小学母校见过阳光
一位中国「罗莎·卢森堡主义者」的思想萌芽回忆

自由社会主义:直接民主结合多党宪政
本文提供的自由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并非列宁一党制或斯大林党国体制,而是将巴黎公社的直接民主思想与北欧多党宪政相结合,形成一个既注重工人阶级集体治理与自由决策,又保证社会各阶层平等参与、有效监督的政治结构。巴黎公社的直接民主理念提倡工人对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的管理权力,而北欧多党宪政则提供了多元政治…

无产阶级革命出路何在?
本文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路径,结合巴黎公社的直接民主思想与现代多党宪政制度,构建一个能够保障无产阶级利益并避免官僚化的政治体制。本文驳斥了暴力革命、游击战、政变、选举、外援等传统方式的局限性,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非暴力抗争与和平斗争,避免因暴力引发社会动荡。通过制定总战略、战略、战术和方法,无产阶级应逐步扩…

列宁之后的封闭:为什么无产阶级与多党宪政始终不能并提
有必要系统反思列宁主义一党制模式对无产阶级国家造成的结构性困局,这一体制虽曾成功夺取政权,却普遍陷入权力垄断与党内清洗,最终走上背叛无产阶级的修正主义。应当建立一种具有宪政结构、议会多党竞争和制度性权力更替机制的无产阶级多党制,既保障国家集中统一,又打破党内极权与思想封闭。通过设定政党比例上限、引…

自由与爱的相似性
愈发觉得自由是一种有宗教性的东西,主要是对“争取自由”这件事的感触引发的。争取自由是一件从个体的理性谋划的角度无法被解释的事情,在一个共同体里争取自由是一件对别人的好处比对自己的好处大的事,用秦晖老师的话说,就是自由是一件最具外部性的东西。你帮大家争取到的自由会让所有人都会享受到,但是你可能要付出…
如果马克思、托克维尔、哈耶克和哈贝马斯一起吃火锅
辩题:人类历史的发展有没有“注定要走”的进步轨道? 人物登场顺序(含“自我介绍”彩蛋): 马克思(“莱茵河畔的愤青记者,一生和资本较劲”) 托克维尔(“法国小贵族,漂洋过海写了两卷《美利坚观察手记》”) 哈耶克(“奥地利滑雪健将,经济学诺奖得主,信奉‘别假装能计划世界’”) 哈贝马斯(“德国咖啡馆常客,‘晚期资本主义批评者’,擅长拉群开麦”) 场景说明:川味火锅店二…

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挑战
2024年3月,日本明治大学举办了“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挑战与日本的角色”国际研讨会,与会者就中国专制政权的韧性、知识分子的责任、左右思想分化以及日本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下纪要由艾紫琪根据与会者发言提纲、录音整理而成。首发《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4期。
背离公正的歧路:自由主义者为何偏袒以色列?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sQSk6pyfXjmU0oRbImGw

我决定不再带着羞耻感活着
我对移民体验如此差评,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都心存得不偿失的悔恨,并把它转化为自我攻击——以为自己再强大一些,就不会走弯路。后来我才明白,这种可笑的自尊心正是伤害我最深的东西。实际上,所有人都在所有时候搞砸所有事,因为人都是很脆弱的。觉得自己本应高人一等,摔倒的时候才会碎得这样厉害。

华盛顿邮报丨美国的反自由主义传统与2024年总统选举
那些反自由派也清楚,今年可能是他们实施反革命的最后机会。

华盛顿邮报丨革命性时代的全球自由主义危机
假如我们在国内推翻自由主义,假如我们任由它在国外遭到侵蚀,我们就会发现,自由主义和民主业已缔造的思想和实践大厦也将崩溃。

3.11 隨感
是否將“人之常情”視作道德倫理的當然基石,是辨別一個社群乃至社會主流價值進步與否的向標。這並不專指華人社會,但對華人社會文化而言尤其切題。一般說來,北方中國人尤其重視顏面,在他們的觀念中,認識到旁人和自己一樣“好面子”,且同樣愛好謀取更多的俗世浮利,這就是“人之常情”。推而論之,保護他們的顏面並時常施以恩惠,即是首…

CNN丨德国极右翼风起云涌,能否一禁了之?
整个欧洲,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欧洲以外地区,可能正处于一个转捩点。

金融时报丨自由主义正经历重创,但并未瓦解
自由是宝贵的。必须加以捍卫,不论这项任务有多么困难。

纽约时报丨凯斯·桑斯坦:为什么我是个自由派
眼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有一个对自由主义的一个清晰理解。

逃离体制
现在我明白了,真正促使我离开的是一种存在主义危机。我看过一些人在四十、五十岁的年龄从体制里出走,他们突然推翻了之前的人生,彻底改变轨道。这个“体制”不仅仅是指公职,而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主流式生活。他们辞职、离婚、移民、重新求学……决定去做自己一直以来渴望的事。因为在生命走向衰老甚至死亡的时候,人总会升起一种紧迫的冲…

2023都市奇谭“大象公会前成员Akid饿死东京”讨论之一:逐梦“正常秩序”、逃避“不文明的土地”(一组对话)
A: 前不久某社会平台“大象公会”的前工作人员“Akid”在东京“饿死”去世了。据说“Akid”是个80后,16岁上了很好的大学(材料专业),本科毕业又在另一所优秀大学里跨专业考上了传媒硕士。走上社会后,她多年来在一些推动多元化的社会圈子里供职写稿。
新闻周刊丨自由与民主,精英与大众
自由主义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中非常受欢迎,但对大众来讲充其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