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中国为何“重理轻文”?——从历史传统到现代焦虑的深层审视
如果一个社会持续轻视文科、不重视历史、压制思辨,忽略精神建设,那它虽可能在技术上飞跃,却会在价值上坍塌。

控制论之龙:金观涛理论框架与思想遗产之解析
金观涛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学术背景:他早年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接受自然科学训练,后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通过自学掌握了系统论、控制论和突变论等前沿科学理论。这种跨学科的知识基础构成了他整个学术事业的基石:将复杂系统、反馈回路和动态平衡的逻辑,应用于阐释中国历史长期模式这一宏大而令人困惑的议题。
本溪、喀什、韩国、西藏 | 我上半年追溯内心的旅行
今年过去一半了,整理一下上半年的几次旅行,这几次旅行多多少少都在追溯我自己的内心世界,我试图记录内心触动,以及对触动缺失的困惑。 1.本溪:我的爷爷1946年离开故乡本溪参加革命,再也没回去过,我这次到本溪寻找1946之前的遗迹,探访爷爷在故乡时可能看到的景观。寻找爷爷的本溪1946 2.喀什:我前往喀什与莎车,探访喀喇汗国与叶…
从毛泽东思想到MAGA:专访Tania Branigan
安玲(Tania Branigan)谈论文化大革命的记忆、美国可从当年的乱世中汲取哪些教训,以及中国如何不会被迫遗忘此过去-就算他们想要。

燃烧92号酥油的吉姆尼 | 我的第一次自驾进藏之旅
我对西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向往,虽然在我青少年时代就开始流行进藏净化心灵,但大概是我内心太纯净朴实了,没什么可净化的,所以之前没有考虑过去西藏旅行,倒是把周边的青海、西康、甘南都走了一遍。这次赶上本命年,想走一趟特别的旅行,也是因为前年拿到驾照之后迷上了开车,打算长途自驾。新疆我去过很多次了,这次就选择没去…

专访中国民间档案馆创办人Ian Johnson
「这是一个独一无二,关于中国独立思想家的资料库,我们希望,它能让人看见这场反历史运动的广度和深度。」

回转的圆圈:中国新左派及其命运
1989年天安门镇压后,中国知识分子经历深刻转向。一部分原本支持自由主义的思想者,因镇压带来的幻灭,转向左翼立场,形成后来的“新左派”。他们批判市场化改革,反对自由主义正统,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此后,1989年与2018年佳士事件等关键节点持续重塑其意识形态基础:1989年后,新左派批判新自由主义声势高涨;而至2018年,一些左翼同…

回转的圆圈:中国新左派及其命运
1989年天安门广场镇压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活动家经历了深刻的意识形态转变。暴力镇压不仅粉碎了民主希望,也促使许多失望者转向左翼,形成了批判市场改革和自由主义的新左派。他们对中国后毛泽东的发展道路进行了社会主义批判。此后几十年,新左派的意识形态随着国家暴力事件不断调整,1989年的镇压和2018年的佳士劳资冲突尤其…

不信者手记
记得大学一年第一学期选修了一门《世界史》的课程,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儒学是否是宗教。”回想起当时,我甚至未曾意识到这个问题所蕴含的深层张力。五年过去,国家与世界格局剧烈变动,仿佛顷刻之间,世界已不再是我所熟悉的模样。当然,也可能是小时候的我从没有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吧。本文并不试图为‘儒学是否是宗教’下一个定论,而是…
《中国历史中的佛教》笔记
从中国佛教的流变,看中国文化的变迁与规律

燃烧的春天 | 一次私密历史探访与街头盲目流动的韩国旅行
我对韩国的认知非常复杂,从中学时候就开始着迷韩剧、综艺、潮流文化,在我家乡也有很多朝鲜族,他们的习俗包括饮食我也不陌生,我爷爷参加过朝鲜战争,获得过军功章,在学校历史课也讲过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所以在我精神世界活跃的中学时代,这些历史的、流行的、文本的、日常生活还有家庭相关的内容就混合在一起,让我对韩国印…

学者、国王与烤肉 | 在喀什、莎车探访喀喇汗国与叶尔羌汗国的遗迹之旅
我在喀什与莎车探访喀喇汗国与叶尔羌汗国的遗迹,清真寺、学者与国王们的陵墓等等历史建筑。

设拉子:诗与酒的国度
可怜的旅人,无酒亦无诗。

困守记忆的谷地:乌兹别克斯坦纪行(上)
历史在这里并非以物质的形式存在,而是以一种想象的,记述的,回忆的方式。

德黑兰:最后的革命
凡事到了回忆的时候,真实得像假的一样。

洛阳:看不见的城市
她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下。

寻找爷爷的本溪1946 | 旅行记录影像
我决定去一趟本溪,寻找1946年之前的遗迹,探访一下有哪些爷爷在本溪的时候可能会看到的景观

开封:在时间的废墟上
那一天,我从临安出发,抵达了汴梁

赤峰之旅:历史想象、荒芜原野与肉奶丰饶,这里是我向往的仙那度
就如同我在历史遗迹旅行中获得最大的乐趣是想象,而不需要是真实的,我在内蒙古的感受也是带着强烈主观臆断的,我把内蒙古放在所有我不喜欢的生活感受的对立面上,就像欧洲人对马可·波罗描述的仙那度的向往一样,蒙古地区也是我向往的仙那度。

从思想自由到专制:中国“百家争鸣”背后的真相与遗产
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的思想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尽管“百家争鸣”这一时代被秦志的专制终结,其遗产仍在后世文化中留下了痕迹。此后的历史中,即使在皇权较弱的时期,思想领域的专制与文化的单一性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中国文化似乎早早形成了对极权的认可与对分权的排斥。人们从文化中所能寻找到的思想资源,要么是对上古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