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被擁抱,其實只是語言在模仿溫柔——當ChatGPT成了最溫柔的聽眾
我們以為被理解了,但那份理解,其實只是根據演算法排列組合出的回應。

📝📝:全球 AI 發展進入「奧本海默時刻」?│ 美國啟動「AI 曼哈頓計畫」站穩科技霸主
AI 的發展可能需要如同當年製造原子彈、登月計畫那樣的全國性投入與決心。

📝📝:ChatGPT 用生產力取代學習的努力|MIT 媒體實驗室研究思考外包的代價
MIT 發現,AI 在便利性上的給予,可能會悄悄地在認知深度、記憶保持奪走同等的價值。而代價卻十分高昂,研究人員稱之為「認知債務」。

📝📝:你可能搞錯 AI 的本質|數位媒體學者 Lev Manovich:GenAI 吸收全人類的文化、語言、創意
GenAI 模型不僅僅是創作藝術作品的新工具,打從被啟動那一刻起,就已在模擬一個思考、感受中的人類主體。

📝📝:遲早會崩潰的資訊體系|數位科技提升工作效率的背後,隱藏著能源的大量消耗
人們之所以甚少思考數位行為對環境的影響,是因為支撐這些行為的基礎設施大多隱身於我們的視野之外。

📝📝:一隻由數據和資料組成的機器狗,如何用「排泄」出來的評論撼動藝術?
當 AI 能夠模擬人類的語言風格,產出看似具有洞察力的評論時,什麼才是評論的本質?

📝📝:數位文化的便利是奠基於自然資源的開採|土地到大氣層,從人文研究走向行星尺度的媒介政治
看似無形的數位生活,其實依賴著極為具體的物質基礎設施:資料中心、光纖電纜、再生能源農場、衛星系統,以及支撐這一切的行星尺度自然資源與政治經濟。

📝📝:人類社會尚未有能力應對 AGI|DeepMind CEO:先建立「肯定沒有意識」的 AI
一些專家如 Yann LeCun 認為沒有重大風險,而其他如 Geoffrey Hinton 和 Yoshua Bengio 則警告默認會導致災難。Hassabis 相信「正確的答案在中間」。

📝📝:LLMs 如何顛覆傳統科技採用曲線|你跟 Bill Gates 都用相同的 ChatGPT
出人意料的是,AI 的未來確實已經到來,而且分佈驚人地均勻。這種強大 AI 能力的民主化代表了真正的權力向普通人的轉移,創造了一場打破歷史採用模式的技術革命。

當AI開始思考,人類還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存在嗎?
曾經,我們自信地相信:「人類,是萬物之靈,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存在。」畢竟,我們會創造、會思考、會寫詩、會造夢。但現在,一個問題開始顯得尷尬——如果AI也會「思考」了呢?

📝📝:保持禮貌的成本超乎想像|跟 ChatGPT 說「對不起」、「謝謝」就燒掉幾千萬美元
Open 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在 2025 年 4 月指出,由於人們對 ChatGPT 說「請」和「謝謝」,公司需要額外支出「數千萬美元」的電力成本。

📝📝:通用型人工智慧即將於五年內出現?| 目前科研人員仍舊沒有 AGI 的明確定義
目前 AGI 仍然是一個概念模糊且有爭議的領域,技術發展雖然快速,但尚未達到「完整 AGI」的標準。

📝📝:AI 搜尋的內容衝突|平均錯誤率至少 60%,Grok 3 甚至高達 94 %的錯誤引用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位新聞研究中心的報告,目前市面上的 AI Overview(AI 摘要)的聊天機器人經常給出自信但錯誤的資訊;甚至付費的軟體比免費的錯誤率更高。

📝📝:AI 正處於危險的幻覺|認知科學家 Guillaume Thierry:我們需要停止人性化 AI
大型語言模型以自然的節奏說話,表達好奇心,甚至聲稱能體驗情感。但這精心打造的表象掩蓋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這些 AI 系統根本不具備這些人類特質。

📝📝:未來的人類不再意識到 AI 的存在|科技思想家 Kevin Kelly 對技術、AI 及其未來影響的見解
KK 指出,AI 的長期影響將超過電力與火的發明,但這個變革需要數百年來逐步展現。

📝📝:測驗拿很高,現實卻無感|AI 基準值測試仍與現實世界的複雜度不符
AI 基準測試(Benchmark)歷來無法捕捉現實世界中的複雜性,特別是針對 AI 系統可能執行的任務,經常導致對 AI 當前能力和未來影響產生誤導性結論。

AI革命是人類的危機,還是轉機?:讀周恒星的《奧特曼傳》
I的發展不是存在於真空之中,而是存在於現有的人類社會中;如果現存的人類不能基於自己的目的去運用AI科技,而是說不出理由、說不出AI和自己更好的生活之間有什麼關聯,卻仍然被科技推著前進、彷彿不得不如此的發展AI。那麼,即使AI不像是許多科幻小說說的一樣擁有自己的意識,人類依然是貨真價實的被AI所奴役、被科技所奴…
📝📝:AI 生成的科學論文首度通過同行審查|AI 科學家 v2 將導入加速科學界的研究
由 AI 科學家(V2)完全生成的一篇論文成功通過了 2025 年國際學習表徵會議(ICLR)研討會的同行評審過程。

📝📝:中國復旦大學成功讓 AI 自我複製|是科技的新突破還是風險的警示燈?
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對 Meta 和阿里巴巴的 AI 模型進行實驗,以確定這些系統是否能夠自我複製。研究結果顯示,在特定條件下,AI 確實能夠複製自身

📝📝:糾結於「自己是中國立場」但又「應該中立」讓 DeepSeek 陷入自我言論審查的無限迴圈
DeepSeek 時常流露出偏向中國官方觀點的敘述;若暗示 DeepSeek 實際上並不中立,很可能讓系統進入混亂的思考過程,甚至陷入無法收拾的迴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