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文化合集

商鞅文化合集

弗语是

商鞅文化合集

商鞅文化合集

17 篇文章
更新

126、商鞅文化系列0.0:总序——阳谋与阴谋——文明与野蛮的分野

两千年来,华夏的“文明”被儒家绑架。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奉为亚圣,他们的言论被视作治国的圭臬。然而,若真要问一句:孔孟的驭民、驭官之术,究竟是文明,还是野蛮? 答案令人心寒。 孔孟推崇的,是“承包制”“官官相护”“隐恶扬善”。表面上讲仁义,实际上护恶藏恶,让庸官懒政,奸宄横行。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所谓“父子相隐”,说到底就是阴谋:让权贵…

127、商鞅文化1.0:驭民五术导读——华夏几千年来唯一的文明基因

【摘要】商鞅的驭民五术——弱民、贫民、辱民、刑民、赏民——并非压迫,而是以“三公”为原则,拆宗族、均贫富、贵贱同法、功劳必赏,让君国直面民众,民弱而国强,国强而民悦。孔孟却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护恶,以承包制、官官相护、隐恶扬善养奸。于是阳谋被抹黑为酷法,阴谋却被粉饰成仁义。驭民五术的文明真义,在此昭然若揭。

128、商鞅文化1.1:弱民篇——孔子树宗庙,商鞅挑宗族

摘要】宗族,属国中之国,是先秦治国的最大毒瘤。儒以治礼为生计,寄生于宗庙,故孔子以立宗庙、树宗族为根本,结果是家坐大,国空心。官府甚至不敢入族门抓人,“刑不上大夫”变成现实,法治彻底沦陷。商鞅用经济杠杆解散宗族,将宗族的二次盘剥直接清除,法令得以直达民间。民可直面国家,享受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秩序。所谓“弱民”,并非欺压庶民,而…

129、商鞅文化1.2:贫民篇——孔子富富民,商鞅富贫民

【摘要】孔子倡导单一农业税,名为轻徭薄赋,实则让富户以礼免役,让贫者独自承担沉重赋税,于是“贫贫民,富富豪”,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商鞅则推行全民税收,人人纳税,富者多纳,贫者少纳,公平合理;同时以军功为赏,开通社会流动之路。差距缩小,社会稳定,秦民大悦。

130、商鞅文化1.3:辱民篇—— 孔子崇贵民,商鞅辱狂民

【摘要】孔子依尊卑理念崇狂士、尊纨绔、羞辱贱民;商鞅则反其道行之:禁富人养奴,军功换尊贵,纨绔子弟失去恶奴,自觉受辱,贱者反得扶助。战国四君子在儒家话语里被奉为楷模,在法家视角下却是国之毒瘤。商鞅的“辱民”不是虐民,而是打碎贵族狂士的特权,恢复民间的平等秩序,让尊卑颠倒回正轨。被辱者失权,受助者得力,社会重归公正。

131、商鞅文化1.4:刑民篇——孔子助恶贵,刑贱民;商鞅刑恶民,助善民

【摘要】孔子主张“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庇护恶人,压制善民,使法沦为尊卑工具。商鞅则实行“什伍连坐”、贵贱同法,恶人无处藏身,善民反得护佑。刑,不是酷,是公正;刑之明,才能除恶于萌芽,帮派不成气候,国政得以清明。商鞅“刑民”之术不是压迫,而是让善良者有安身立命之地。

132、商鞅文化1.5、赏民篇——孔子赏贵族,商鞅赏功民

【摘要】孔子赏血统、赏门第,贵族无功也得禄;商鞅实行军功爵制,不分贵贱,唯功是赏。普通人也可凭战功立爵,纨绔子弟若无功便无禄。此“赏民”之术,是以公正取代血统特权,以功劳代替空头仁义,激励社会向上流动。赏功励民,则国强;赏贵压贱,则国弱。商鞅把赏赐还给了真正为君国付出的人。

133、商鞅文化2.0:商鞅驭官二术导读

【摘要】驭官二术,包括治贪官、治邪官。商鞅不靠酷刑,而以制度堵死贪腐:交接清算、责任分明,使贪官无路可走;以“无宿治”锁死拖延徇私,当天结案,次日必报,使邪官无计可施。由此形成勤政清明、眼中不容沙子的吏治风气。相对而言,孔孟奉行承包制、官官相护、隐恶扬善,养出庸政懒政,反让奸宄坐大。制度与人情之别,正是文明与野蛮之分。

134、商鞅文化2.1:商鞅驭官术(一):治贪官之术

【摘要】商鞅的智慧在于制度,他用最简明的律法把贪路一一封死,让贪官“想贪无处下手,能贪无处运送,敢贪无人敢替”。军中有军采铁律,堵住内鬼与回扣;行政有交接清算,让县官互相牵制。制度替代杀戮,才是最文明的治理理念,也是秦国强盛的根本。

135、商鞅文化2.2:商鞅驭官术二:治邪官之术

【摘要】贪官伤国库,邪官伤民心。贪官偷财,邪官则能制造冤案、勒卡民众、官官相护,其危害更深。商鞅的高明之处,不是喊口号,而是用“无宿治”堵死所有作伪空间:当天事,当天结,重大案件次日必上报。时间被卡死,邪官的伎俩全都来不及。相反,孔孟却推崇承包制、官官相护、隐恶扬善,制造庸政懒政,反而让黑恶势力坐大。阳谋与阴谋之别,就在这里。

136、商鞅文化3.0:商鞅法制总结 ——五术二术的文明与阴谋之辨

摘要】商鞅的驭民五术,驭官二术,本是一体。前者拆宗族、平贫富、辱纨绔、刑恶民、赏功劳,解放民众;后者堵贪路、立清算、推无宿治,约束官吏。合在一起,才构成秦国清明高效的制度文明。反观孔孟,则以承包制、官官相护、隐恶扬善、文质彬彬来遮掩恶政,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来护佞庇奸,彻底堕入阴谋。两千年黑白颠倒,阳谋被妖魔化,阴谋被神圣化,华…

137、商鞅文化4.1:为商鞅正名 —— 谁在妖魔化真正的公正

【摘要】商鞅常被污名为“酷吏”,《史记》称其“刻薄寡恩”,儒生骂其“刑繁苛急”,后人更将“暴秦”与之等号。其实,商鞅之法针对的并非小民,而是特权豪强,秦民因而大悦,唯有宗庙与贵族失势,才痛恨入骨。商鞅之死,不因残酷,而因公正。真正的坏,并不在商鞅,而在后世黑白颠倒,把虚伪当圣,把公正污名为酷。

138、商鞅文化4.2:谁之民?——儒家之民与法家之民

【摘要】孔子将世人分为君子、仁人、百姓、庶民、小人、野人等,“民”是尊卑秩序下最卑贱的庙奴;商鞅以法治国,将世人不分贵贱,通通称为“民”——是法律与国家的主体。两“民”根本不是一个概念。独尊儒术后,学者们故意黑白颠倒,将孔子的“民”同化商鞅的“民”,于是,“驭民五术”则成为专门针对“贱民”的暴政。辨清“儒家之民”与“法家之民”,才能看懂两千年来的制度真相。

139、商鞅文化4.3:阳谋与阴谋——商鞅与孔子的根本差别

【摘要】商鞅与孔子最大的分野,在于法与礼的内涵——法以阳谋为根本;礼以阴谋为智慧。商鞅的法是阳谋:公开、公平、公正,人人皆知,人人遵守;孔子的礼是阴谋:尊卑有别、亲疏有差,以遮掩与欺诈为根本。一个代表光明的制度文明,一个代表黑暗的权术文化。若不分清二者,历史与现实就会在阴谋中不断循环,丧失阳谋的坦荡与公正。

140、商鞅文化5.1:新加坡——现代版的商鞅国策

【摘要】新加坡的崛起,不靠孔孟那套“礼治阴谋”,而是走了一条极像商鞅的道路:公开透明的制度、零容忍的反腐、全民皆兵的责任制、功劳至上的奖惩体系。它不是靠“仁义”维持,而是靠“阳谋”治理;不是靠“说德”,而是靠“设法”。若说秦国是商鞅法治的古典试验,新加坡则是法治文明在现代的活生生样本。

141、商鞅文化5.2:韩国——孔子国策的现代悲剧

【摘要】同样是东亚小国,新加坡走的是“商鞅国策”,制度公开透明,社会清廉高效;韩国却抱住孔子不放,把儒家“尊卑有别、隐恶扬善”奉为国策。结果,表面道德严苛,实则贪腐成风;社会表里不一,庙堂与市井皆戴面具。韩国的现代困境,正是“孔子国策”的必然产物。

142、商鞅文化6.0:后记,学术的懦夫——华夏黑白颠倒的病根

摘要】“弱民、贫民、辱民、刑民、赏民”五术,本是最清晰的公正逻辑:孔子助强欺弱,商鞅抑强扶弱;黑白泾渭,一目了然。然而两千年来,华夏学者却选择了集体颠倒:公正的商鞅被骂作酷吏,虚伪的孔子被尊为圣贤。根源在儒家垄断话语,在学者自身的懦弱,在懦夫文化的积淀。真正的病根不是“不懂”,而是“不敢”。学术不再求真,而是求生。于是,黑白成常识,懦弱成…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