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告
“我靠着那加给我能力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书 4:13 CNVS

俄烏戰爭|在台烏克蘭人將資訊傳至「中文世界」 「台灣人低估中國的威脅」
在爭戰的日子未有喪膽,在台的烏克蘭人以不同的方式化身平民戰士,也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土地;亦有台北牧師伸出人道主義援助之手,幫助他們融入當地生活,並寄予台灣人珍惜現有的和平,勇於對抗霸權威脅。

如何才能真正讓主愛臨香江
今天我們有沒有活出我們那非比尋常的道,令人追問究竟我們背後那非比尋常的道是什麼,和那位非比尋常的主到底是誰呢....(2025 年按:甚至當日被多人稱許的「黃絲教會」也公開說願意在台上的十架旁懸掛國旗 - 睇下幾時會乖乖的掛埋習毛的畫像先),請問旁人會覺得我們有什麼可以令他們得救的非比尋常的道嗎?還是,他們會覺得我們只是…

2025聖樂營心得
2025年 5月30-6月2日聖樂營 「在我寄居的住所里, 你的律例成了我的诗歌。”」诗篇 119:54

過年訪友
跟這些老友相聚,最珍貴的地方在於我們之間,實在有太多的不同,卻沒有影響彼此的在乎與關心。

那些未曾想過的事
關於我們在信仰群體裡,青春與熄滅的故事

「你相信我們會保護你嗎?」
從身體對焦慮的反應,到教會失信事件的記憶,我想記錄一些關於輔導角色背後的掙扎與不確定,坦露自己在信仰與情緒療癒中的摸索。

教會·權力·同志
只是想記下一段心情。上週我邀請了一位同志牧者來教會分享;也開始思考,在沒有牧者、剛好站在那個位置的我,能做些什麼,又不能做什麼。

《請對馬大說聲「謝謝」──把查經班變南極的一天》
ーー從一句「謝謝」開始,展開我對2000年前的祢的尋找ーー

《你最近還好嗎?——來自牧師的一個友善問題》
──「你在煩惱什麼?」我回答:「跟你一樣阿。」──

《我只是問一下啦:神的邏輯可以量化嗎?》
--把咖啡廳瞬間變成冰庫的故事--

序章:一個問題太多的人的自我介紹
24歲(曾經)就讀於經濟系。一邊去教會,一邊閱讀馬克思、亞當・斯密、斯賓諾莎;在姊妹淘聚會裡,時不時引用「邊際效益」和「囚徒困境」,讓氣氛瞬間降溫的那種人。 隔壁公寓住著兩位年紀稍長的研究生,還有跟一些系上的同學...我們常邊打牌邊喝啤酒,討論運動賽票的定價機制、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等等——(但說真的,具體聊了什麼我已經不記得了。) 在教會…

濯足节的感悟
一个谦卑而亲密的夜晚

教會傳統三大法寶抗科技文化
三大法寶:團契、靈修、研經與背金句

中華秩序的邏輯與歷史思維
在我而言,這是一本獻給全球華人的書。

教會用人工智能的原則
世界上的每一樣工具與方法,教會並非一定需要使用。使用時,應當清楚明白為何要用,以及是否真的必要對於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教會應當抱持「快快地聽,慢慢地行」的態度。我們需要對文化保持前瞻性和敏銳的洞察力,但在應用時必須謹慎,不可操之過急…
最後一口氣
看著病床消瘦的他,我們清唱 《與主接近》。
惰性
好久好久沒有認真寫作了。寫作是為了自己不是別人,這是無庸置疑的事,然而因為自己的惰心及眼力,漸漸地對寫作失去了熱情,接著就是根本不想寫,然後就真的停頓了,人的惰性多可怕啊,如同我去教會的日子屈指可數。聖經上也有一段話正能說明這惰性多頑強。「希伯來書 10:25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
第三天
或許想離家和想回家本質上是一樣的。

真正的意思
“耶稣回答他们:“我实在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有信心,不怀疑,不但能作我对无花果树所作的,就是对这座山说‘移开,投到海里去’,也必成就。 你们祷告,无论求甚么,只要相信,都必得着。””马太福音 21:21-22 新译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