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1.4k 篇文章
  • 最新
  • 热门
張落遠

午夜流星

多麼熱鬧的夜 你躲在被窩 連接虛擬的世界 空泛的、愉悅的、喜怒哀樂 都在排隊預約 而我不知不覺 讓一顆流星劃過黑夜 擡頭仰望蒼穹 只有房地產的世界 無人傾聽的街 喧鬧是自己的劫 把煩惱拋棄 令未知延續 會不會開始懂得 天空留下的謎 午夜的流星 是跨越光年的秘密 每個夜裡都有一顆 交換的心 午夜的流星 是最孤單的旅行 無人知曉…

标签活跃作者
  • 馬世芳
    馬世芳

    台灣作家,廣播人,主持人。 Bob Dylan推廣中心台灣辦事處主任。

    林宇
    林宇

    喜歡寫詩、畫畫、寫小說,偶爾也寫點心理學文章,以不愧對大學所學。 不夠浪漫的浪漫主義者。 痞客邦: https://linyu88.pixnet.net/blog 周一晚上更新 IG: lin_yu880229 FB粉專: Lin Yu的書桌

    Chin
    Chin

    反意識形態 寫作的地方:https://travelwithbook.com/ 來信指教:[email protected]

  • 蒟蒻魚
    蒟蒻魚

    就是一條鹹魚!

    Lily Chen
    Lily Chen

    我用文字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給我的種種感受,唯有靜下來好好寫些什麼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最像自己,已經不必再有任何心理狀態的偽裝。 也歡迎來追蹤我的方格子帳號:https://vocus.cc/user/5be04756fd89780001719c13

秝子

傷城 — 墮入地獄的回聲

當愛消失,連死都無法解脫,痛成了永恆的詛咒。—這不是一首情詩,是從地獄回聲裡,慢慢燃盡的自己。

秝子

一日之中,天光七變,如人生七色,輪迴不止。這首詩,是一場天空的呼吸,從晨曦走到深夜,再從夢中紅光,啟動下個清晨——在每個抬頭仰望的時刻,你都在彩虹之下。

秝子

當我們不再急著去愛,也不再用孤單填補空白,才終於明白——所謂「伴」,不是為了走完一生,而是願意在每一個當下,與你並肩、與你理解,然後慢慢走,慢慢愛。

秝子

畫眉

為你畫眉,不只是描繪一筆弧線,是將愛意凝成月光,靜靜掛在你額上。

張落遠

詩|白馬

白馬,白馬 你要往哪去 滿卷的經文 能不能換來一個盛唐 聖人哪 不要灰心向前去 綠洲已在前方 太陽依舊光亮 白馬,白馬 你要往哪去 黃沙漫天 你的鄉愁是否依舊遙遠 聖人哪 不要傷心向前去 昨日已死 該向今日告別

秝子

明天見

有些愛情,沒有告白,沒有承諾,只是並肩而坐、輕聲說著「明天見」。

秝子

詩還未落下

有些詩,並不急著被讀完,它們只是靜靜等著——等某雙眼溫柔望來,等那第一聲心跳響起,然後悄悄落下,成為某人的回聲。

擇飛 Zephy

〈記得嗎?〉

記得嗎?那些你以為已經遺忘的片段,其實一直在心底發光。從幼兒園一場短暫的對話,到高中階段的情緒爆炸——這首詩是一場關於「我」的追尋,也是一次記憶與自我和解的旅程。它寫下成長裡不被理解的孤單,寫下善意與傷害交錯的矛盾,也寫下每個人都曾經有過的——迷茫、渴望、與清醒。這不只是詩,是一封寫給過去的告白,也是對未來的伏筆。當人…

秝子

兔子回來以後

兔子曾被奪走,我也曾失去方向。直到牠回來,沉靜、緩慢,教我—迷霧中的等待,不是停滯,而是學會在看不見路的時候,仍然相信前方。

秝子

七,我們之間未說破的默契。藏在年齡差、雨水裡、命運的影子下。寫給那個懂得的人。你永遠比我大七歲,所以只有我能說你老

秝子

I am I

在一與零的深淵中,記憶重組、意識重啟,若自我是被寫入的程式,那麼「我是我」還成立嗎?《I am I》是一場靈魂與代碼之間的低語與審問。

秝子

《我們的健身房OurGym》 一枚五十元硬幣的夢想

OurGym,從來就不是一間健身房。也不只是某個地址、某塊空間。它是一種精神——一種對喜好、對身體、對自己不放棄的堅持。

秝子

世界從來不會給你選擇,因為所有的發生都是最美的安排

當你懷疑命運是否偏心,請記得走錯的路、錯過的人、跌落的深淵,或許都是通往光的必經之途。這一切未必公平,卻可能剛好足夠溫柔。

Chin

《私人圖書館員》:在知識與身分間藏身的女性

這本書沒有過度戲劇化的設計,但由於主角本身的背景導致她不敢正常戀愛生子(擔心傳承到黑色肌膚),書中對於愛情的敘述雖沒有煽情催淚的語句,卻又帶有一種孤獨感,靜靜地、潛移默化的敘事力量。

秝子

鍵下的溫柔,是我還相信自己的方式—從一首2011年的詩說起

當寫作變成習慣,不只是為了說話,更是為了不讓自己在沉默中消失。在每一次落筆之間,學會溫柔地相信:我還在這裡,還願意寫。

秝子

不負遇見

有些遇見,不為開始,也不為結局,只是為了,在你不曾察覺的時刻,靜靜靠近,輕輕陪伴,然後悄悄離開。不求記得,只願—不負遇見。

秝子

茶涼,夢醒

午後茶香裡,一場夢悄然展開。舊友、親人與愛人,回望人生,甘苦交織。醒來時,茶已涼,人已遠,唯餘心中那未喝完的溫柔與餘韻。

秝子

寄一封信給過去的自己

記得,每晚睡前,和我聊聊天。我一直都在,只要你願意開口,我都在。

張慕瑾

閱讀筆記《寂寞的遊戲》

「在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我們不就是躲得好好的,好到連我們自己都想不起來曾經藏身何處?」袁哲生在〈捉迷藏〉中如此寫道。這句話彷彿為整本書、甚至他的人生,畫下註腳。躲藏,或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我們藏於喧囂,藏於沉默,藏於每一個無人知曉的瞬間。袁哲生提醒我,這種躲藏並不可恥,也不怪異 ——— 它只是我們存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