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心臟到亞洲之島:台捷租屋補貼與社會住宅,年輕人的「安居」夢夠不夠?
誰說有家就夠?青年租屋,全球化的共同難題 曾幾何時,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是每個年輕人理所當然的夢想。但在21世紀的今天,不論是在熱鬧的台北巷弄,還是充滿歷史氣息的布拉格街頭,「租屋」這件事,卻成了全球青年共同的考驗。高漲的租金、不友善的市場、與薪資脫節的生活成本,都讓「安居樂業」的願望,顯得遙不可及。 各國政府意識到這…

台灣租屋血淚史:年輕世代的「蝸居」共鳴
租金漲、鳥籠房:年輕人的租屋夢魘 在台灣,租屋對許多學生和年輕上班族來說,不只是一個居住空間,更是一場充滿挑戰的戰役。高漲的租金讓不少人感嘆,每個月的薪水有一大部分都貢獻給了房東。尤其是在台北、新竹等都會區,租金更是高不可攀,許多人只能選擇遠離市中心、通勤時間更長的區域,或蝸居在狹小、採光不佳的「鳥籠房」中。這種現…

他驾着马车冲向太阳,丝毫炎热都没察觉到
八色马蹄在第七步踏入半空,每步都在时间帷幕上烫出焦痕。彩虹就顺着马的鬃毛、蹄子流出,在车后形成一条条拖影。
我在说,而你听不见
一十九秋难晓青山,醉里小承欢,聚欢悲散。

从《花花宇宙》到《无名的人》,我们何以温和地走进这个时代?
試著寫下一代人的千禧碎光与時代裂縫。

酷儿之地的明天会更好吗?
祝福所有勇敢的朋友,夜晚理应充满奇迹。

窦靖童、GenZ与酷文化的变迁|Z世代捏
到底为什么gen z那么喜欢窦靖童?!

纯粹的上海现象学(四)新上海人
深圳说是只要来了就是深圳人,而上海是不管待了多久还是下只角苏北人,流动的只有人,没有财富。

與青年同行 探索多元可能 突破50周年展覽《在這裏 為彼此#HereWeAre》 譚淑美:青年問題需要整個社會共同承擔
香港非牟利青少年文化、教育及服務機構「突破機構」立足香港已久,向來本著基督關懷全人發展的精神,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心理輔導服務,在邁向50周年之際,突破以《在這裏 為彼此 #HereWeAre 》為題,於6月6日至16日期間假中環大館,舉辦展覽、青年交流及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突破機構期望連結社會各界夥伴,引起大眾對本地青少年現狀和需求…

淹没在河南说唱之神的评论区
妈妈,我就是不想那样过。

那些選擇離開澳門的青年
「不是我不想留在澳門,是澳門不需要我」

从农村到城市,大陆90后割舍不下的亲情
背井离乡、独居、婚事、城市化……

一到青年节就有话要说,该不会是老了吧?
说就说吧。

是谁制造了孔乙己?
是权力无远弗届的独裁者,制造了现代社会的孔乙己的悲剧,把本该具备独立人格的人异化成了人矿,让他们在虚幻的大国梦中自我催眠,让他们看不到现实的残酷无情,变成了独裁者的利用对象。要让孔乙己真正从工具和人矿变回一个人,需要的并不仅是让经济马上恢复,而是把无远弗届的、不受监督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民主决策…

白纸运动被捕者:她们是谁,经历了什么?
她们喜爱阅读、写作、电影放映,地下音乐,热衷于探索城市里处于夹缝中的、有叛逆气质的公共空间。她们是一路升学上来的“好学生”,却因感受与目睹具体的不公,而成为行动主义者。她们如此年轻而又热情,假以时日,她们将承担起更多。如今,面临严厉的打压,“起点却彷佛成了终点。”但她们行动的意义才刚刚开启。

Enoch:愛品一口茶的斜槓族
他指自己在高中選科以後,曾發誓不再接觸文化相關範疇,但能讓這個理科男孩搖身一變,成為茶文化的推手,一切都源於大三那年,和家人到內地旅遊的經歷。

斜槓族故事分享——Rita
從「volunteer到part-timer,到full-timer,再到over-timer」

哥伦比亚青年如何反抗战火
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认可政府与其他非法武装分子达成和平协议的努力,他的回答让人无可辩驳:“永远都是年轻人被送去前线无辜丧命,而这就是我们必须支持一切争取和平对话的理由”。

先交往,再交易吧
需要先讓客人產生信任、接著下單,漸漸成為熟客後,才會討論回購,時間軸拉長著看,是個「先交往再交易」,不貪心、不猴急的正向循環。

【思沙龍】平行宇宙與穿越時刻 —不同世代的中國青年思潮與選擇
誰成了「小粉紅」,誰成為異議者?深層的原因為何? 「躺平」、「內捲」等等流行語,只是一時情緒,或者反映了青年文化更根本的精神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