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留学海外生存策略之——时刻保持主体性
整体来说,我在柏林的开局还是挺顺利的。一个月内找好了房子,顺利搬了家,有一个相处融洽的德国室友,也在学校交到了喜欢的朋友,学业也在渐渐适应中。但不得不承认,在某些别人看不见的时刻,我还是经历了一些情绪起伏的。也许30岁后留学的好处是,因为经历过很多,所以有稳定的内核快速消解负面情绪,然后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廢寢忘食、柏林Berghain實錄、此生被我砸雞蛋的女人
2023.6.9 最近發現這個年代要找到讓自己廢寢忘食的文字怎麼那麼難?記得以前隨便瀏覽看看,都可以看到很喜歡的文章跟文字,著迷式的翻開每一篇文章,從一個人的現在看到過去,但現在的臉書滿滿的推薦文章,看了一篇意氣闌珊,沒有有趣的文字,沒有有趣的靈魂,只剩一堆業配還有看不下去的東西,思考了一下,這個世界選擇很多,就因…

🇩🇪落地柏林第一周,丝滑开启学生模式
落地柏林已经一周了,这一周,按计划顺利处理完了:✓开通电话卡✓采购生活物品✓开通银行卡✓激活保证金✓看房找房这个过程中,接触了德国的一些公共机构,第一次体会了「德式效率」😂不同于国内的快速便捷,这边的一切都需要等待,也间接打磨了我的耐性,改一下我的急性子。

呼吸、身体、所知和不可知的、所控和不可控的
随笔 | 记二零二五年十月十二日,柏林,夏洛登堡十公里长跑

空间、身体、思绪、以及爱里的那些无法言说
随笔|记二零二五年十月八日,柏林

参加德国柏林纪念罗莎·卢森堡等社会主义先驱的左翼大游行,展示海报和散发传单,并在墓地献花
1月12日9:40到14:30,我(中国作家王庆民)在德国柏林参加纪念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等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先行者、牺牲者的左翼大游行。游行队伍从法兰克福门到Zentralfriedhof Friedrichsfelde公墓。近五个小时中,我展示德国和俄国的左翼革命、1…

我在柏林独自漫游,看到这世界的变与未变
今天的一手经验来自女孩 majo 的一场柏林漫游。如同每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样,她独自跑去陌生城市旅行,在住满难民的青旅认识同龄伙伴,在夜店伴着酒精的短暂暧昧,以及某个一见如故的异乡陌生人。在她的个人叙述里,我们又能窥到一个正在变化重塑中的欧洲:流动的性别,移民与难民,贫困的扩大化,后疫情时代,以及永恒的,“正在被忘…

粗獷主義建築:Mäusebunker的前動物實驗室及研究
剛得知,在德國柏林的粗獷主義建築icon、被稱作Mäusebunker的前動物實驗室及研究所,多年來面臨被清拆的威脅後,今天終被列為monument,確認會完整保留。

柏林三部曲--柏林最後列車
另一本柏林故事集[柏林最後列車](Mr.Norris Chang一本柏林故事集[柏林最後列車](Mr.Norris Changes Train),所描寫的是另外一種故事。這本書只描寫一個人物,就是諾里斯先生(Mr.Norris)。讀完這本書,你可能會像被諾里斯欺騙的那些受害者一樣,感覺到困惑、哀傷又忿忿不平。

伊薛伍德的半自傳小說--柏林三部曲
大戰前暗雲密佈的德國,精準的人物寫真

前東德遊記:萊比錫-柏林-埃爾福特
在德國生活已經四年,這是我第一次踏上前東德的土地,親身體驗一切關於東德地區的傳言。

柏林離散記|明信片上的 Museumsinsel
收拾明信片時發現這張從來沒有寄出過的明信片。一個前柏林人(ex-Berliner)欲走還留的片斷故事,未完待續。

726 “理性的自负”会“通往奴役之路”
一 历史不能仅仅归结为学术史(应当说这正是当今思想研究的一大通病),一种有生命力的思想决不可能脱离现实的“问题意识”而仅仅从学术传承的脉络中产生。在欧洲,哈耶克与其以前的“消极自由”先驱伯克都出现在这样一种“问题意识”中:当时“自由秩序”已然确立,伯克时代的英国已在一个世纪前完...

不魔怔了,给大家看看柏林
诶,可怜还是有小朋友天天无事可做,学不会人类语言,只知道在matters发病,真可怜呐。

柏林離散記|Kunsthaus Tacheles 終將拆除
柏林還能不能保有當初我認識它的樣子?或者是時候到了,我應該讓路給其他等著體驗柏林生活的人?一個前柏林人(ex-Berliner)欲走還留的片斷故事,未完待續。

柏林出逃记|Alte Nationalgalerie
下雨的柏林博物馆岛

《以撒柏林》
「悲劇的感受來自於,選擇之後心裡仍然繼續感受到那個未能實現的價值之牽引,是一種失落、對不起的感受,而不是因為已經落實了其中之一而感到慶幸與喜悅畢竟,被放棄的那一個並非因為被認定為比較不重要,或說在價值的競技場上被徹底打敗,而是因為現實條件上不允許同時實現兩個同等重要的價值。」《以撒柏林》——葉浩

用青春熱血去探索蒐集的,一個到後來也屬於我的城市
我說我畫地圖給妳,我一面整理,發現我完全記得那些我喜歡、我想去的地方要怎麼去。住過的城市就是自己的地方,在照片上色彩飽和度都褪去以後,在自己氣神精力都消逝之前,應該都不會忘記。這幾年只希望他們不要都更,不然我要去哪裡重回記憶中的場景,我是那麼地樂在其中,那麼地屬於那個景致,屬於那個角落的一部分。

柏林離散記|Johanniterstr. 趁我還記得(附微徵文活動)
那些招呼聲,舉杯致意的笑臉,在黑暗中看起來很寒傖,很卑微,偶爾冷地打顫,如此地微弱,卻是柏林漫漫黑暗裡的光,溫暖自己的心房。一個前柏林人(ex-Berliner)欲走還留的片斷故事,未完待續。

柏林離散記|Schönhauser Allee之無人在家
很多人以為得以旅居國外是一種冒險,一種幸運,然很可能只是一道無法再次談論的創傷。一個前柏林人(ex-Berliner)欲走還留的片斷故事,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