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梦
小时候写字丑到被罚抄打手掌,自认与写作无缘。后来当了漫画家,成了省字大王,画多字少,能不写就不写。电脑出现后丑字问题解决了,却写到出事。写作,本质就是暴露阴暗与脆弱,不是自恋就是自残。沉默多年,世界变了,我也变了。所有的不堪,总要找个角落安放,于是又拾起了笔。

看似为你好,实则自恋:聊聊那些“保疗效”的咨询骗局
1 我不相信一个不遵循伦理的咨询师,能保护好自己和来访;2 我不相信一个自以为是圣母的咨询师,对世界有相对客观的认知;3 我不相信一个高自恋的咨询师,在咨询中能放下满足自己自恋的冲动来真心为我服务。
关于大恩如大仇的思索
你的每一次有效帮助都在积累对方的愤怒度,直到对方愤怒到想把你干掉。
「自戀觀察室」8、i 世代的深層焦慮
為自己標價,是 i 世代的夢靨;而自我實現,正是他們深層的焦慮。

「自戀觀察室」7、躺平,不行嗎?
躺平主義的出發點雖然不是直接想解決這個問題,但我認為它卻意外地處理到了資本主義核心的欲望問題。人類欲望的無法滿足已無可避免,單純地想去抑制欲望既不可能,其實也沒有必要。我們需要做的,是盡可能地讓欲望回歸真正的「需要」,不要陷入資本主義所過度製造的「想要」的幻覺中。

「自戀觀察室」6、學校可能的角色與功能
大家應該重新思考,學校到底是一個養成「人」的地方,還是資本主義的「零件工廠」?

「自戀觀察室」5、陷入自戀孤立的滑坡
當我在臨床上觀察那些陷入比較嚴重情緒與行為困擾的年輕女性個案時,發現了一些共同的特徵: 1、內傾的性格傾向 2、家庭關係不良 3、霸凌導致的創傷效應 這些特徵依序發生,若是沒有機會得到協助,很容易就會陷入自戀結構崩解的滑坡中。內傾的性格 「內傾」與「內向」有點像,但並不完全一樣。

「自戀觀察室」4、世代間自戀結構差異
舊世代是被強加了堅固的結構,但是可能不符合本性,雖然穩定,但是始終存在著內在衝突與不協調;新世代比較少被強加不喜歡的結構,比較符合本性而不感到衝突,但是如果發展的不夠理想,就容易因為缺乏支撐而不穩定。

「自戀觀察室」3、父母與老師心理角色的變化
父母與老師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原本扮演的是一種「中介者」的角色,讓兒童與社會這個「大他者」接觸的過程中,有一個緩衝的空間,讓心理上還未成熟的兒童與青少年不必直接面對複雜又難以捉摸的「大他者」。

「自戀觀察室」2、網路對自戀的影響
i 世代生活在一個充滿過多訊息,表面上看起來可以控制,但實際上卻受制於訊息的世界。在這樣的環境下,要發展出一個穩定的自我是相當困難的。

「自戀觀察室」1、關於 i 世代
自戀系列的新篇章來了!--對 i 世代的觀察與未來社會的思考。

CHOVBE 第1講 - 關系:愛上一個自戀者的感受是什麼?
「對於一位自戀者而言,任何新的戀情,都是第三者。」

愛情與責任,真的是互相排斥的嗎?:讀齊克果的〈你應該去愛〉(上)
一開始是我愛這個人,希望成為這個人的朋友;但如果他以愛回饋我,那我還是會希望他有更多的回饋。慢慢的,我愛的不是他這個人,而是他對我的回饋。我著迷在自己的付出之中;我們只是愛上了在對方的愛中,我自己的愛的影子。

我只能透過鏡子看見自己
Photo by Михаил Секацкий on Unsplash 我早已過了自戀的年紀。雖然說,我從來沒有長得漂亮過,理應沒甚麼條件自戀,但誰說不夠漂亮就不可以自戀?每個人都應該好好愛自己,所以我奉行到底。愛自己不需要任何掩飾,於是曾幾何時,每次見到鏡子都會盯著鏡中的自己...

書評•評書|UBI基本收入、大汰換、人性與楊安澤
這不是右,這不是左。這是前進。

當認知邊界遇上神秘學-全能自戀
靈性巨嬰曲解神秘學理論,拒絕長大,寧可寧可作夢

讀《愛慾之死》— 愛即失去自我
現今愛情危機並非來自選擇的增多,而是源於他者的消亡。自戀的社會過於強調積極的面向,愛情成了溫情、親密、激情的代名詞,戀人淪為供人消費的商品。

面對自戀傾向的人,我們該做的是?
當我們身邊有自戀傾向的人時,與他們的稱讚、指責都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

我是如何成為一個narcissist的?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大部分的情況下是個謙虛的人(自己說好像很怪?),但反省後發現自己在感情中是個自戀狂。

鏡子照映的人真的是你嗎?《影宅》X 拉岡鏡像理論,淺談自我認同與自戀
占地寬廣的歐式豪宅,奴僕們每日辛勤打掃諾大的房子,深怕金光閃閃的宅邸蒙塵。豪華的宅邸中居住著影家人,他們全身漆黑沒有臉也沒有表情,唯一能夠感受影家人情感表達的方式,除了肢體動作,聲音之外就是煤灰。影家人靠著頭上不斷冒出的煤灰,表達出他們的負面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