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記憶
15 篇文章
atosix

台北鐵道文化園區2030/一則關於鐵路台北機廠命運的城市寓言

這篇文章寫於 2011 年,當時受邀發表於「都市酵母」的網路論壇。2025的7月31日國家鐵道博物館將迎來第一階段的開放,這篇文章中提及的城市寓言有些將成為真實的未來故事,有些恐將只能繼續留在這文章中成為看不見的故事。

标签活跃作者
  • 寂然
    寂然

    寂然,在澳門生活的文字工作者,結集出版的作品包括小說集《有發生過》、《月黑風高》、《撫摸》、《救命》,散文集《青春殘酷物語》、《閱讀,無以名狀》等。

    人間世
    人間世

    無所事事諸多思緒的半廢耶青。 太多人寫風花雪月,太少人寫一些有營養又貼地的文史哲。那麼我嘗試寫下吧。

    13樓的阿修羅
    13樓的阿修羅

    一個一個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過的偶像一個個消失……

  • Tony Tsai
    Tony Tsai

    南藝大 / 紀錄所 / 教授 / 紀實音像(documentary)+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

    Frances_若洋
    Frances_若洋

    馬來西亞人 | 電臺媒體工作者 | 相信人具有能動性(agency)的力量 | 荒謬世界中開始嘗試書寫日常 | 尋找可以靈魂平等對話的同類

13樓的阿修羅

Truth Is Always Paramount

歷史是一個巨大的實驗室,記錄了人類的成功與失敗、智慧與愚蠢。透過學習歷史,我們可以審視過去的決策及其後果,理解哪些行為導致了災難,哪些策略促成了繁榮。這使我們能夠避免重犯前人的錯誤,並從他們的智慧中獲得啟迪。

莊程洋

不要只記得318或330:誌323鎮壓六週年

2020年投稿至《綠色逗陣》網站。現網站失效,因此刊登於此。Matters上,諸多外國人急著為318運動定性成台獨運動,後直接戴上反動的帽子。我想這些人因為心中的民族大義,自顧自地評論,而無法同理台灣青年,為了對抗中國買辦政權,以肉身抵抗台灣解嚴後最大規模的國家暴力鎮壓。但也就是這樣的現實,清楚揭示我們台灣與中國的文明發展方向完…

莊程洋

失敗的不是自己的人生,而是信念從未彰顯

2020年觀賞廖建華導演《狂飆一夢》紀錄片之後的心得,投稿至《綠色逗陣》網站。現網站失效,因此刊登於此。

莊程洋

從吳鳳銅像破壞事件思考集體記憶

託林宗正牧師的照顧,4月7日前往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針對吳鳳銅像破壞事件與談。有這個機緣也是多年前到嘉義時,在詹三原老師的工作室發現一幅1989年2月28日嘉義火車站前行動者集會的畫作,也與詹三原老師的次子、詹子宏老師聊天。今年初詹子宏老師聯繫我,提到這次詹三原老師在二二八國家紀念國的展覽,將邀請林宗正牧師…

Tony Tsai

紀念即遺忘

「三姓公廟」,從一個小小的陰廟,到全臺唯一二二八紀念廟,乃至於今日的三聖公廟,關於受難者的記憶日益模糊難辨,凸顯了紀念即遺忘的危機;而《沒有過去的受難者》,則是呈現著紀錄如何抗拒遺忘的過程,它讓受難者的身影在公共領域中變得可見。

Tony Tsai

從《金門留念》看見台南「新光榮照相館」

在數位相機或手機攝影尚不發達的年代,照相館,本來只是製造相片以生產集體記憶的場所,然而,隨著時光流逝與社會變遷,老相館這個場所自身,卻也成為了我們集體記憶的重要載體。

好青年茶话会

第十七期——8月,你还记得发生了什么吗?

又到月底,8月要过去了。本来想要做的主题,是最近又开始频繁出现的疫情,大约可以称之为“疫情常态化”,很好奇身在疫情中心以及久未发生过疫情之地的人们,在大陆以外学习、工作的人们,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过着怎样的生活。想想又觉得,疫情翻来覆去地讲,实在让人觉得疲惫。

Tony Tsai

以頑強的記憶「重返」智利之戰

近日,《時代革命》(2021)在臺灣上映,政治人物也紛紛以包場來表達對於香港民主的支持,這部紀錄片不僅累積了豐厚的影像素材,同時也呈現了不同抗爭者的視角,為我們詳盡地梳理了這幾年的示威運動及其關鍵事件,意料之外的是,它卻引發我想要再去回顧Patricio Guzmán的The Battle of Chile(1975~79)和Chile, Obstinate Memory(1997)。

寂然

紅街市

幾十年轉眼就過去,人生的風景很快會消逝,想到這些不免就有點唏噓。

Tony Tsai

重返光州事件的銀幕記憶

《光州錄像:消失的四小時》(Gwangju Video: the Missing)(2020),它是以一卷「喔!光州」的家庭錄影帶為本,重返(revisit)這個在1980年代違法、非正式與地下流通的「銀幕記憶」(screen memory),進一步探討「五一八」是如何被韓國社會所看見的(同時也是不被看見的)。

人間世

20年前《鋼之鍊金術師》開始連載,這套動漫如何模造一代人?

2001年7月12日,《鋼鍊》開始連載,牛姨用她的神力,影響了一代人的世界觀。

Frances_若洋

疫苗接種日

明明讀碩已近一年,第一次進入校園考場卻是來接受冠病疫苗施打。量了額溫,魚貫甫入建築物,微微沁汗的手掌心緊握號碼牌,從這裡開始,妳便是那四位數。大型智能電視屏幕上,隨著類似於寺廟頌缽的音效不斷閃現變化的數字,以及那偌大現場一字排開的藍色靠背椅子上黑壓壓的人頭,都在告訴妳,妳是經歷這一切的集體中的一員。

鍾書華

【書評】當書籤成為主角——《書籤珍藏手記》

任電子書、平板電腦甚至手機如何方便閱讀,世上總有一群人,堅持拿着實體書,伴隨人們堅持的,正是一張又一張書籤。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

第 6 集:社會如何記憶?|How Societies Remember

1. 如何讓一個人「記得」出生以前發生的事? 2. 什葉派穆斯林每年拿刀往身上砍,為什麼? 3. 納粹如何紀念「啤酒館暴動」? 4. 國王如果不遵守宮廷禮節,會怎樣?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