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作為文化心理的「誤差容忍模型」
把不確定轉成可承受:從「宜與忌」到決策緩衝的再解讀

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 演算法與隱形控制
本篇探討數位時代的隱形極權——演算法如何從中立工具變為治理武器。推薦與排序塑造資訊環境,讓「自由選擇」淪為被動接受。YouTube 七成觀看量來自演算法推薦,揭示了自由幻覺。國家與資本藉此實現前置治理,如社會信用、預測性警務、輿情降權。與傳統極權不同,演算法極權無形、普遍且自願,人們在享受便利時交出數據,最終成為看不見的統治對…

為何人類總愛用演算法式敘事安頓未來
從占星到 AI:模式化故事與預知欲望的深層批判

AI 算命?當代演算法如何取代占星師
從星盤到行為向量:不確定性的治理、安頓與權力轉移

八字是一套古代演算法?
從出生時間到五行規則,古人如何建構一個預測人生的「符號系統」

隨機與模式:演算法作曲的原理與實踐 — 曾奎紋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第三場講座,分別由新媒體藝術家蔡秉樺 Kidd,和音訊演算法工程師曾奎紋 Kweiwen Tseng,帶來兩段精彩的分享。本篇節錄由曾奎紋的分享,以及與會者共同創造的精采對談。

當創作貼近本能與靈感:TouchDesigner 在藝術與設計中的視角 — 蔡秉樺 Kidd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第三場講座,分別由新媒體藝術家蔡秉樺 Kidd,和音訊演算法工程師曾奎紋 Kweiwen Tseng,帶來兩段精彩的分享。本篇先行節錄由 Kidd 以及與會者共同創造的精采對談,奎紋段落則在下一篇中節錄。

演算法真的懂你吗?它只是在揣摩你像谁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打开短视频 App,只是想看一眼,结果两个小时就没了。 你以为是自己懒,但其实,是平台太懂你。 我是一个做视觉算法的工程师,日常的工作,就是训练模型去识别视频内容的“吸引力”,然后—— 让系统更“聪明”地把这些内容,推送给更容易上瘾的人。 推荐系统怎么“看穿”你 先说最核心的一句话: 推荐系统不是为了让你满意,而是为了…
又一輪 Mastodon 移民潮之台灣篇
但最讓自己感到疑惑的是,Meta 那個監聽醜聞,同時影響著台灣和香港,但感覺這醜聞並沒有在香港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和熾熱的討論,更遑論出現甚麼「移民潮」了。

📝📝:品味的扁平化,60 年前就開始了|AI 時代的演算法推薦機制,如何進一步損害人們的品味和選擇?
切卡指出,我們正處於一個由演算法塑造的文化生態中,這些所謂「個人化」的推薦機制,其核心邏輯並非拓寬大眾的文化視野,而是加強可預測性與舒適性。

日常 │ 來寫個日常
螞蟻 / AI 生成音樂 / 演算法

長篇小說集:辦公室風雲錄v.13 「鹿神」、「第一次任務」、「寂寞的演算法」
「任務說明:該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島國,人口約1.2億,面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老年人口數是年輕人口數的兩倍,這導致經濟和勞動力的發展趨於緩慢。有趣的是,該國從事謎片產業的人數已突破20萬,然而,這並未帶來生育率的提高,反而引發了更多社會問題。如果我們能適時介入,或許可以緩解這一現象,甚至提升生育率。」

新演算解決微型衛星影像傳輸問題
今年3月18日,「衛星遙測」領域的指標性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刊登一篇由成功大學統計學系教授許志仲團隊發表的最新研究。研究開創新的演算法,稱為RTCS系統,能同時解決原本衛星影像上可能出現瑕疵、影像傳輸過程受到雜訊干擾的問題,又能還原被壓縮的影像,未來將有助微型的衛星影像相關的應用,例如協助救災。
週五編輯室|Return my dislike!!!|編輯之狗|
但在科技圈中,有開發者留意到Youtube並非刪除Dislike功能,也未即時移除過往的後台數據;這意味著用戶依然能夠取得Dislike的數據,只不過在讀取數據時,瀏覽器會自動隱藏數字。故此,這些開發者共同推出Return Youtube Dislike的擴充包,供不同平台使用者免費下載。

誰能打破YouTube的演算法魔咒
探討了YouTube創作者所面臨的現實挑戰。文章揭示了YouTube豐厚收入的迷人幻象,同時揭露了創作者在持續增長的競爭、演算法的壓力和收入不穩定性中的掙扎。文章通過對創作者的高收入預期和實際所承受的艱辛進行對比,揭示了進入這個平台的誘惑和其中隱藏的困難。

掌握數碼營銷利器:解析Google演算法的關鍵與SEO優化之道
在數碼時代,數碼營銷已成為企業成功的不二法門,而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環境中,Google演算法更是數碼營銷的關鍵。本文將探討Google演算法的核心概念,並分享一些有效的SEO文章優化策略,助您在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Google演算法的關鍵要素 Google演算法的不斷更新和改進使其成為一個複雜而精密的系統。
演算法的捉迷藏:YouTube,你玩得太狠!
在YouTube的世界裡,創作者們不斷地與變幻莫測的演算法跳著緊張的舞蹈。這篇評論揭示了創作者在這場演算法舞會中的掙扎和困境。即使他們全力以赴、遵循所有建議的「最佳實踐」,仍然可能面臨觀看數的不確定性。YouTube的演算法如同一個挑剔的王子,時常改變喜好,讓創作者摸不清頭緒。結論是,雖然理解演算法可能帶來一時的成功,但在YouTube這場…

電視,也可以有演算法?
這是我看完「TPG 週刊 Issue 44 - 為了收集第一方數據跑去做電視機」這篇文章(有興趣的朋友請前往)的心得。
Solution looking for a problem 作為創業路徑
麥嘜漫畫有這樣一個小故事。麥太問麥兜,為甚麼總是吃很多飯。心地善良的麥兜說,吃得飯多就有力氣,就可以幫別人打開瓶子了。又是 solution looking for a problem。麥兜可能很笨,我們或許沒有不夠力氣打開的瓶子,卻不能就此斷定其他人都用不上麥兜的力量。我們沒有這個 problem,不代表世上就不存在這個 problem。

北美館「未來身體」看展心得:AI、生化人和我們還剩下什麼
好久沒來馬特市發文和看文,有點羞愧。除了打招呼,來談談最近讓我腦洞大開的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