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瓦·斯科特的荣光(壹)
我親眼看見碼頭被海吞了,但沒人記得那裡曾存在過。我開始懷疑,是我瘋了,還是整個世界都被門後的東西吞掉了?

閱讀隨身聽S13E3》遠離創傷、面對童年與療癒自我的勇氣:訪作家曾多聞
今年夏天,Openbook推出「愛與傷的總和」專題,是一系列聚焦於家庭經驗的Podcast與實體講座企劃。從代際傷痕、自殺遺族、性侵創傷,到容貌焦慮、兒少照顧者、社群分享倫理等議題,邀請創作者、學者與行動者們,透過訪談、對談與書寫,訴說那些難以啟齒的經歷,探問它們如何形塑我們的自我、關係與價值觀。這是一系列面向疼痛,也擁抱希望的閱讀行動。

我
回望这一生,我似乎一直为他人而活——为家人、为朋友、为爱人。但在取悦他人的过程中,我渐渐忽略了最该被关照的那个人——我 五岁那年,我看上了一个玩具,但只因母亲说了一句,“浪费钱”,我就不再吵闹,便放下了“任性”,成为大家口中的听话的好孩子。有时经过游乐园,看到别家小孩在游玩时,我也曾要求过母亲带我去玩,但母亲的一句“浪费时间,有时…
中国式父母对孩子最残忍的伤害是什么?
表面上都是为孩子好、暗地里全是不合时宜的投射、孩子习得性无助、没有办法发展出健康的人格,最后不得不投降与父母和孩子畸形的共生关系——它绞杀的是一个人的生命里、是一个人对于美和爱的无条件的亲近和追求——如果小时候从来没机会没有接触过,长大了又怎么会向往呢?
為什麼對人太好反而被恨?解析「受助者惡意」的人性黑暗面,教你識別值得付出的人
本文探討「受助者惡意」效應,說明無底線的善良可能導致負面結果,並提供具體案例及心理學解釋。文章深入分析此現象的成因、機制及應對策略,教導讀者如何明智地給予與收回,保護自身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父亲|信封
自我记事起,我对于我父亲的印象便是不太好的。
如何擺脫「災難化思維」:從童年創傷中解脫,邁向心理健康之路
解密童年創傷如何引發災難化思維,教你正向轉化焦慮,邁向心理健康之路!
為什麼遇到衝突時你會突然僵住?解析童年創傷的『凍結反應』5大自救法|心理創傷修復指南
面對突如其來的吼叫或巨響,你是否曾感到無法言語、四肢僵硬?這可能是童年創傷留下的「凍結創傷反應」。本篇文章將揭示其成因、影響,並提供走出陰霾的實用建議,助你重拾內心的平靜與自信。
七日書:我的家庭故事 DAY3
要逃離的未必是一個家,而是讓自己的靈魂自由
不想提起的童年陰影
你不知道誰會在哪個時間出現改變了你。

知道,或是不知道,哪一种更痛苦呢?
朋友问我他这样可怎么办,他知道自己这样不行吗?我妈说,唉呀呀这什么都不知道了,可怎么好。但是,什么都知道,就真的好吗?

情绪稳定的冰山之下
超能力的背后,无非是无数密集而重复的童年创伤罢了。

七日书:喝热粥
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我有心理创伤。
🎥🎞️📝《年少日記》| 時間會過去,痛苦會延續
時間雖然終究會過去,但是痛苦不盡然會因此消散,可能會在另一個人的生命裡延續。

七日书 | Day 2(7月2日)对不起,我无法爱上那只猫
人性像一个黑洞,里面蓄满了黑暗的能量。看着比自己弱小的生物,就像看着一面镜子,映出自己的贪婪、虚妄和丑陋。

。。。討愛。。。
~要「討」才「可能會有」的扭曲信念~終於逐步自然流動了

馬特市自由寫「七日書」|四月十一日:我是一條快樂的「破抹布」
我也將會繼續說著、繼續挖掘、繼續記錄我的人生與過去,讓憂喜參半,讓快樂與悲傷、痛苦與愛並存,如此才得以成為真正的我,得以繼續往前邁進。

在毕设展,我看到了东亚小孩的集体创伤
还好还有这些年轻女孩在创造

好想哭⋯⋯就哭了⋯⋯放心哭吧
我對受了傷的自己說:我長大了~我可以代替父母⋯⋯無時無刻的去⋯⋯呵護、安撫、擁抱、無條件愛、寵愛、尊重、信任、支援、欣賞⋯⋯自己了⋯⋯成為自己愛的源頭⋯⋯去滋養自己的內心

《自責與自愛》
有時我們為了保護自己,內在智慧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方式去避免內心受傷⋯⋯有時可能被視為”壞習慣、癮”⋯⋯它們都是自愛的一種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