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科学视角看世界

科学普及,让好奇心飞翔。由马特市民 YY 、阿布拉赫、PikachuEXE、鹿娜的彼岸王国、swiftevo 共同选文

swiftevo

DeSci 的自學之路 017 - 道法自然

What can we learn from Natural Systems ? Web3 可以由大自然學習到甚麼?

swiftevo

DeSci 的自學之路012 - DeSci 全景生態調查報告 (一)

DeSci 全景生態調查:探索眾籌活動對 DeSci 去中心化科研專案開發的影響

PikachuEXE

【長片】How Your Brain Rewires, Makes Decisions, and Shapes Your Reality | Dr. David Eagleman | EP 523

你的大腦如何重新布線、做出決定並塑造你的現實

PikachuEXE

【長片】John Vervaeke - What AI Can Never Be

人工智能永遠不可能成為什麼

夏沙

为什么逻辑上是“证有不证无”

我曾在我的专栏文章:《针灸到底有没有用》一文中已经分析过,为什么“无”是没办法证明的:逻辑学上只能证明某种事物存在,而不能证明不存在,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主张某种事物存在的人天然存在着举证义务。比如主张上帝存在的人应该自己举出上帝存在的证据,而不是让认为上帝不存在的人举出上帝不存在的证据,因为这是不具…

夏沙

穿山甲的“药效”没有科学依据

6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关于穿山甲调整保护级别的公告(2020年第12号):为加强穿山甲保护,经国务院批准,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而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穿山甲、马兜铃、天仙藤、黄连羊肝丸等四个品种也未被继续收载。

鹿娜的彼岸王國

語言的邊界,世界的邊界

今天我想和你談談語言——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研究分析全球暖化下兩棲類面臨過熱的風險」專家意見

研究中提到的耐熱極限(CTmax),是物種生理上能忍受的最高溫度,而物種的熱安全邊際(TSM)則代表物種在目前或未來環境條件下,距離過熱極限還有多少緩衝空間,數值越小表示面臨過熱風險越高。

实体烟

关于广播的危害

一九三一年四月号的《留声机》杂志刊登了一篇拉赫玛尼诺夫的专访。这位横跨世纪的伟大音乐家明确表达了对音乐广播的抗拒,口气相当严重,说「无线电广播摧毁了音乐的灵魂与真义」。那时他五十八岁,寿命只剩十二年。而音乐广播正值青春期、在过去十年里方兴未艾,家家都要围着匣子坐。

Openbook閱讀誌

吳大猷科普獎》第12屆科普著作獎,獲獎好書推薦語

華文地區最重要的科學普及獎項「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日前公布第12屆得獎名單。本獎項由吳大猷學術基金會主辦,Openbook閱讀誌、北京中國科學報社合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每兩年評選一次,目的在選拔優良科學普及書籍,肯定作者和譯者的貢獻,鼓勵更多人才投入科普創作,提昇全民的科學素養。

SAMPLE

狂想與實現:太空文學與科學的共同演化 🪐星際旅遊手冊🪐

星際旅行必由科技實現,而在未能突破限制之前,文學可作爲科技想像的另一種實現,甚至形成一股參與構建未來的無形之力,將虛構推向真實。歷史上的科學家不僅以科學研究實踐脫離地球的願景,更用文學想像作為載具,帶領我們在實現星際旅行之前,以現實為基,向星空進發。但是,爲何他們會選擇以文學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科學發現?

夏沙

从预制菜到转基因

不论转基因食品本身再好,预制菜技术再安全,民众们都会出于朴素的自保意识、公平期待和对政府的不信任,反对它们的推广和应用,这正如反对者所认为的“他们可能不懂科学,但他们懂中国”。

七月流火

与鳄共舞 

人类总喜欢称鸟类为“傻鸟”,但牙签鸟与鳄鱼的友谊让我们审视自己的判断。在动物的世界中,存在着很多类似的共生关系,比如犀牛和犀牛鸟、小丑鱼和海葵、濑鱼和巨型海鳗……相互敬重,彼此珍惜和奉献,才能拥有良性的共生关系和牢固的友谊。我想,这正是人类该补的重要一课。

快乐探险家

火星大峡谷发现巨大地下水储量

科普。航天学。未来就在这里。 过去是牵引未来的火车头。黄色箭头(维克多·佩列文)

全球化監察

生物多樣性對我們意味著什麼?——關於糧食的思考

編者按:COP15,即《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剛剛在昆明結束其第一階段會議。此次會議朝著阻止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全球行動邁出了重要一步,但會議目標能否落地,還有賴於更多人的努力——不僅僅是政府和相關機構。和氣候變化一樣,生物多樣性危機也會影響到每個人類成員,但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范范和查克 (Fan&Chuck)

育兒+科普|當小小孩說不愛「阿祖」的臉

孩子第一次說不喜歡阿祖(曾祖母)的臉,有夠尷尬。第二次就用生物知識教孩子,這次他很樂意跟阿祖互動,也摸摸自己的肌膚與阿祖的,比較看看有什麼不同。

暗微幽光

科普文筆能幫助一般大眾理解科學知識?還是增加長知識的幻覺?

「肝膽排石法」之亂正在延燒時,讀到一篇月初發表的心理學論文,恰好能談談一般人誤信偽科學知識的其中一種原因。這篇網誌是podcast的朗讀本,歡迎上節目網站聽有聲版。podcast節目網頁: https://open-cafe.netlify.app/project/ep02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