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
273 篇文章
鹿娜的彼岸王國

讓天鵝跳舞吧

寫在18歲的街頭歌手 Diana Loginova被捕後。一些感想。希望挺身而出的人們獲得自由,祝所有人好運。

标签活跃作者
鋼哥

📝📝:永遠只能贏的辯論,算是交流嗎?|Charlie Kirk 的姿態是一種「表演藝術」而非「建設性辯論」

Kirk 的辯論模式,像是在 Prove Me Wrong 的場合;本質上更像是是種「表演藝術」而非「建設性辯論」。​

鹿娜的彼岸王國

聊聊愛,國家與未來

我想到不久之前,我與一位青年抗爭者交談時,她告訴我:「在黑暗的地方發出光來,那就是人性。」這句話讓我震撼,也讓我悲傷。

寫,日子

台灣給你的自由很珍貴、hihi 、吳爾芙的房間

2025.9.19 那些自由是你以為像空氣般的自由。 你下班了,喝杯啤酒,看著網路上的人,一字一句罵,你又喝了一口,繼續罵蔡英文賴清德,馬英九你又罵,有時候李登輝你也罵,罵渴了繼續喝。 這是你習慣的自由,很自由你愛罵誰就罵誰,反正沒人管你。 但這個世界上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如此,有些國家女人露頭髮就是罪,女人露腳踝就不行,有些國家會用…

夏沙

论柯克之死-言论自由的边界

“假使此后光明和黑暗还不能作彻底的战斗,老实人误将纵恶当作宽容,一味姑息下去,则现在似的混沌状态,是可以无穷无尽的”。

鹿娜的彼岸王國

當故鄉的鐵網伸向世界

當故鄉的鐵網伸向世界,自由世界能否築起一道真正的庇護之牆?

PikachuEXE

【金句】Katie Hopkins - When facts become hate speech, the truth is an arrest-able offence

當事實變成仇恨言論,真相便成為可被捕的罪行

Vincent

天子品御膳,幼童咽鉛食——盛世荒唐,草民悲歌

盛世繼續,荒唐依舊。百姓命如螻蟻,童子食鉛成疾。

13樓的阿修羅

Literary Criticism: Beyond the Author

文學批評的核心是分析作品,但當作品承載或暗示了重要的道德、倫理或政治觀點時,對這些觀點進行分析和批判是文學批評不可迴避的責任。關鍵在於,這種批評應以作品為依託,以理服人,而非陷入對作者個人的道德審判或政治清算。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沒有言論自由了」?法國極右派扭曲的語言,如何削弱民主、助長極權?

在全球極右派風潮復甦的當下,語言成為武器,透過扭曲的話術來吸收支持者,卻帶來破壞民主文化的後遺症。

Anne

言論自由不是免死金牌——從陸配言論事件談起

一、自由社會也有邊界 最近有新聞指出,有些陸配因為在台灣公開發表「支持武力犯台」的言論,而被驅逐出境,並且終身拒絕入境。對此,我有個朋友表示疑慮:「台灣是民主國家,應該保障言論自由,不該因為講了什麼就處處設限。」 這聽起來像是在捍衛價值,但問題是:言論自由從來都不是「你講什麼都不會有後果」的保護傘。自由不是無限上綱,它必須…

岭南薄命本科生

一个普通中国大学生的控诉:高校是国家体制的训练营,青年被驯化得温顺又沉默

不再是自由与思想的起点,而是国家微缩体制的训练营。从“思想班会”到“删帖约谈”,从“染发处分”到“就业内卷”,我们被要求听话、内卷、闭嘴,最终被塑造成没有反叛能力的顺民。当发声无门,我们只能转向互咬—学历互踩、身份攻击成了体制维稳最有效的手段。我们不是不努力,而是这个国家从未真正给过出路;我们不是愤青,而是从未被允许长大。呼吁…

岭南薄命本科生

我们不是愤青,我们只是没被允许长大

他们说大学是自由的起点,我们却在这里学会了“闭嘴生存”。这不是一篇普通的抱怨贴,而是一场深度揭露:中国高校如何以“教育”之名,训练出一代默认服从、主动内卷、互相监控的“合格青年”。我们不是愤青,我们只是从没被允许长大。在体制复制的校园里,我们被预演成未来社会的齿轮,连愤怒都必须匿名表达。这篇文章,写给所有在“顺从”中沉默的…

岭南薄命本科生

他們說要培養思想者,其實是要馴化奴才

我們常被稱為“國家的未來”,但活成未來前,我們必須學會閉嘴。這是一名大陸大學生對高校體制的自白:從“思想班會”到社群監控,從言論審查到學生互害,我們在大學中學到的不是自由,而是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沈默的、順從的現代順民。現實比小說更殘酷——每一次發言都是一次背叛,每一次沈默都是一次協助。我寫下這篇文章,不為取悅任何人…

鹿娜的彼岸王國

她們在頁面之間相愛,卻在現實裡被指控犯罪——一場關於耽美創作、言論自由與性別想像的審判風暴

而所謂「牟利」的依據,有時竟只是每月幾百元的稿費,或平台按點擊量分配的收入;在有些案例中,寫作者甚至只是在論壇發表未經收費的連載。她們的文字,卻被視為商品,進而構成了「非法獲利」的證據。這不是法治的進步,而是打壓的策略轉型——從查禁實物書籍到掃蕩網絡帳號,從封禁平台到清算用戶,國家早已不再只是限制出版,而是直接干預…

野兽爱智慧

840 浮世薔薇:縫合斷裂的時代|闾丘露薇

野獸按:昨天在端傳媒上讀到一篇《专访闾丘露薇:把女性视角带进新闻,也把话筒给到女性》,今天試著在公號上推送分享,不出所料,還是河蟹了。也是在這篇文章中得知闾丘露薇在2023年出版了一本小說《浮世薔薇》。 【專訪閭丘露薇】失去天安門一代的創作 《浮世薔薇》 縫合斷裂的時代 新聞系副教授閭丘露薇在小說《浮世薔薇》的前言寫道:「已經好幾年…

PikachuEXE

【推文】Seth Dillon - "You shouldn't say that" ≠ "You shouldn't be allowed to say that."

「你不該說那樣的話」≠ 「你不該被允許說那樣的話。」

鹿娜的彼岸王國

沉默之國:中國言論與人權的倒退錄 四、黑暗的黃金年代:微博時代的言論自由與反噬

在那幾年之後,中國的言論空間進入了另一個時代——平台依舊存在,但公共討論已經死去。而真正值得記錄與回望的,是那幾年間我們曾經擁有過、卻未能守住的語言自由。不是為了懷舊,而是為了記得: 我們曾經能說話,而且曾經相信說話有用。這樣的記憶,或許是為將來某一天重建真正言論自由時,僅存的一點種子。

鹿娜的彼岸王國

沉默之國:中國言論與人權的倒退錄 二、從1949到六四:中國人權與民主的曖昧起點

我們會發現,中國的民主問題並非來自人民不理解自由、不配享有人權,而是因為制度從一開始就設計成「只允許一種聲音、一種解釋」的秩序。在這樣的結構中,任何不同意見都是威脅、任何公共討論都是挑戰,而歷史,則被不斷清洗與重寫。

鹿娜的彼岸王國

沉默之國:中國言論與人權的倒退錄 導讀及第一章:誰在定義自由?

接下來的章節,我們將從歷史出發,回到那些被抹除與扭曲的現場,重新審視中國人權與民主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模樣。我們不會給你一套意識形態的答案,但我們會試圖讓你看到,當一個社會選擇不再沉默,它將如何重新發現自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