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
267 篇文章
Vincent

天子品御膳,幼童用鉛食——盛世荒唐,草民悲歌

盛世繼續,荒唐依舊。百姓命如螻蟻,童子食鉛成疾。

标签活跃作者
13樓的阿修羅

Literary Criticism: Beyond the Author

文學批評的核心是分析作品,但當作品承載或暗示了重要的道德、倫理或政治觀點時,對這些觀點進行分析和批判是文學批評不可迴避的責任。關鍵在於,這種批評應以作品為依託,以理服人,而非陷入對作者個人的道德審判或政治清算。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沒有言論自由了」?法國極右派扭曲的語言,如何削弱民主、助長極權?

在全球極右派風潮復甦的當下,語言成為武器,透過扭曲的話術來吸收支持者,卻帶來破壞民主文化的後遺症。

Anne

言論自由不是免死金牌——從陸配言論事件談起

一、自由社會也有邊界 最近有新聞指出,有些陸配因為在台灣公開發表「支持武力犯台」的言論,而被驅逐出境,並且終身拒絕入境。對此,我有個朋友表示疑慮:「台灣是民主國家,應該保障言論自由,不該因為講了什麼就處處設限。」 這聽起來像是在捍衛價值,但問題是:言論自由從來都不是「你講什麼都不會有後果」的保護傘。自由不是無限上綱,它必須…

岭南薄命本科生

一个普通中国大学生的控诉:高校是国家体制的训练营,青年被驯化得温顺又沉默

不再是自由与思想的起点,而是国家微缩体制的训练营。从“思想班会”到“删帖约谈”,从“染发处分”到“就业内卷”,我们被要求听话、内卷、闭嘴,最终被塑造成没有反叛能力的顺民。当发声无门,我们只能转向互咬—学历互踩、身份攻击成了体制维稳最有效的手段。我们不是不努力,而是这个国家从未真正给过出路;我们不是愤青,而是从未被允许长大。呼吁…

岭南薄命本科生

我们不是愤青,我们只是没被允许长大

他们说大学是自由的起点,我们却在这里学会了“闭嘴生存”。这不是一篇普通的抱怨贴,而是一场深度揭露:中国高校如何以“教育”之名,训练出一代默认服从、主动内卷、互相监控的“合格青年”。我们不是愤青,我们只是从没被允许长大。在体制复制的校园里,我们被预演成未来社会的齿轮,连愤怒都必须匿名表达。这篇文章,写给所有在“顺从”中沉默的…

岭南薄命本科生

他們說要培養思想者,其實是要馴化奴才

我們常被稱為“國家的未來”,但活成未來前,我們必須學會閉嘴。這是一名大陸大學生對高校體制的自白:從“思想班會”到社群監控,從言論審查到學生互害,我們在大學中學到的不是自由,而是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沈默的、順從的現代順民。現實比小說更殘酷——每一次發言都是一次背叛,每一次沈默都是一次協助。我寫下這篇文章,不為取悅任何人…

鹿娜的彼岸王國

她們在頁面之間相愛,卻在現實裡被指控犯罪——一場關於耽美創作、言論自由與性別想像的審判風暴

而所謂「牟利」的依據,有時竟只是每月幾百元的稿費,或平台按點擊量分配的收入;在有些案例中,寫作者甚至只是在論壇發表未經收費的連載。她們的文字,卻被視為商品,進而構成了「非法獲利」的證據。這不是法治的進步,而是打壓的策略轉型——從查禁實物書籍到掃蕩網絡帳號,從封禁平台到清算用戶,國家早已不再只是限制出版,而是直接干預…

野兽爱智慧

840 浮世薔薇:縫合斷裂的時代|闾丘露薇

野獸按:昨天在端傳媒上讀到一篇《专访闾丘露薇:把女性视角带进新闻,也把话筒给到女性》,今天試著在公號上推送分享,不出所料,還是河蟹了。也是在這篇文章中得知闾丘露薇在2023年出版了一本小說《浮世薔薇》。 【專訪閭丘露薇】失去天安門一代的創作 《浮世薔薇》 縫合斷裂的時代 新聞系副教授閭丘露薇在小說《浮世薔薇》的前言寫道:「已經好幾年…

PikachuEXE

【推文】Seth Dillon - "You shouldn't say that" ≠ "You shouldn't be allowed to say that."

「你不該說那樣的話」≠ 「你不該被允許說那樣的話。」

鹿娜的彼岸王國

沉默之國:中國言論與人權的倒退錄 四、黑暗的黃金年代:微博時代的言論自由與反噬

在那幾年之後,中國的言論空間進入了另一個時代——平台依舊存在,但公共討論已經死去。而真正值得記錄與回望的,是那幾年間我們曾經擁有過、卻未能守住的語言自由。不是為了懷舊,而是為了記得: 我們曾經能說話,而且曾經相信說話有用。這樣的記憶,或許是為將來某一天重建真正言論自由時,僅存的一點種子。

鹿娜的彼岸王國

沉默之國:中國言論與人權的倒退錄 二、從1949到六四:中國人權與民主的曖昧起點

我們會發現,中國的民主問題並非來自人民不理解自由、不配享有人權,而是因為制度從一開始就設計成「只允許一種聲音、一種解釋」的秩序。在這樣的結構中,任何不同意見都是威脅、任何公共討論都是挑戰,而歷史,則被不斷清洗與重寫。

鹿娜的彼岸王國

沉默之國:中國言論與人權的倒退錄 導讀及第一章:誰在定義自由?

接下來的章節,我們將從歷史出發,回到那些被抹除與扭曲的現場,重新審視中國人權與民主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模樣。我們不會給你一套意識形態的答案,但我們會試圖讓你看到,當一個社會選擇不再沉默,它將如何重新發現自己是誰。

PikachuEXE

【金句】Winston Churchill - Everyone is in favor of free speech. Hardly a day passes without its being..

人人都支持言論自由。幾乎每天都有人歌頌這個概念,但有些人對言論自由的理解是…

鹿娜的彼岸王國

島嶼之上:媒體、民主與人權的台灣路 六、新媒體與人民的聲音:學運、直播、言論空間

在這個直播可以即時、留言可以成為政治壓力、短影音可以煽動集體情緒的年代,我們更需要記得:言論自由不是終點,而是一場持續學習如何共同生活的開始。而這份學習,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用自己的聲音、雙眼與判斷,持續參與、持續懷疑,也持續相信——資訊應該照亮世界,而不是遮蔽它。

鹿娜的彼岸王國

島嶼之上:媒體、民主與人權的台灣路 二、地下之聲:黨外雜誌與人民自發的媒體抗爭

這篇文章寫到這裡,不是為了紀念那八本雜誌的結束,而是希望我們都能問自己——當下的我們,還是否願意守住這種紙的力量? 如果哪一天再度無法說話,我們還是否會寫下那第一個字?

野兽爱智慧

838 消失的台湾出版社总编辑|WOMEN我们

野獸按:前段時間才發現有個“我們WE ,翻看了許多舊文。找到她們是因為搜索富察的最新情況,發現一篇《消失的台湾出版社总编辑》。順勢讀了許多舊文,發現不少記述參與白紙運動的青年的故事。 消失的台湾出版社总编辑 一位兼有两岸身份的出版人的失踪与被捕,在零散的声援和万马齐喑的静默中,成为繁简中文世界知识分子在当代的命…

鹿娜的彼岸王國

當沉默成為義務

在這個信息被層層篩選、情緒被精心剪裁的國度裡,那些曾經鮮活、直接、赤裸裸的聲音,或許會暫時消失。但它們並未真正消亡,只是潛伏於每個人心中,等待著下一次,下一個更合適的時機,重新匯聚成無法忽視的洪流。

公元兩千年人類行為日誌

以言論之名,還是自由之殤?

真正的民主社會,應有能力以公開的討論與嚴謹的司法程序應對挑戰,而非訴諸行政暴力。美國在冷戰時期面對蘇聯威脅,仍堅持言論自由的底線;歐洲在恐怖主義陰影下,也未輕易犧牲法治原則。台灣若因地緣壓力而放棄自由,豈非自廢武功,淪為其所反對的專制鏡像?沉默的惡果:今日不言,明日無救亞亞事件與恢復軍法,猶如同一權力擴張…

PikachuEXE

【金句】Thomas Sowell - People act as if right to free speech includes right to be free of criticism...

有多少人以彷彿言論自由的權利包括「不受到任何針對自己言論批評的權利」的態度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