聼,古晉在説話(六) | 一個城市兩個市長
南北市政局各有一名市長領導。因此,雖然古晉市只有約 431 平方公里的面積、34–35 萬左右的人口,卻同時擁有兩個市長,這在全球是非常罕見的。

聼,古晉在説話(三)| 文化、語言大融合的城市
馬來西亞其實就是一個文化及種族大融合的國家,而在砂拉越擁有超過 30 個種族,大家都有不同的文化以及語言,卻能很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生活。

聽,古晉在說話(二)| 這是貓的城市
為什麼古晉有如此的多貓呢?當然是跟名字有關啦,古晉在馬來文是“kucing”,意思是“貓”,所以古晉才有“貓城”之稱。

聽,古晉在說話(一) | 時間在“古晉”悄悄的打傘
大家很悠閒愜意,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是可以在咖啡館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不是在假期而已,在平時也是如此。當然這不止在咖啡館而已,本地人很習慣一大早就去咖啡店慢悠悠的喝咖啡、吃早餐,邊吃喝邊聊天,不流行外帶趕上班。

零丁散人是誰?一位城市與心靈觀察者的來信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零丁散人”,此處為完整版】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零丁”既是孤獨之意,也是堅守之志。若文公泉下有知,見今日大灣區繁華似錦,或許亦會欣慰一笑吧? 余華在《活著》中說:“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某想成為一個穿越時間的觀察者——用文…

《地方會死,但不是我來救》
我從來沒想過回家鄉發展——這是我看了Youtuber窮奢極欲最近的節目《30年人口消失5分之1!南韓第二大城釜山 為何正肉眼可見消失?》的第一感受。 沒有惋惜,沒有後悔,沒有遺憾,只有麻木。 不,我並不是討厭我的家鄉。 相反的,對那片土地的味道、方言、熟悉的街道,我至今都懷有溫情。但若說要把人生的長期發展建立在那裡,說服自己放棄城市的機會、收…

AI寫故事|鎧甲之陣–第4章
「我早就知道,晶片不是工具,而是一種支配手段。美方要它,是為了‘自動調控民意模型’;東方某些勢力要它,是為了‘預知社會異變’。但它本質是陣,是意志的反映,若無純心,終將反噬。」

在珠海—中山的漫遊碎片
精密的程式,都會有漏洞。人性從這裡,找到出口。

在開平的漫遊碎片
世界在速度中,壓縮成一條線。固著的土地,不斷地變形。

入山記:在仙娘溪的漫遊碎片
……起初,生活的空間塑造了我們。後來,我們以生活的形態,重塑那些空間……

記憶城市與文化書寫
身處地緣政治複雜多變的城市,會對這座城市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從而對文化身份的認同性,書寫空間的邊緣化,使人一再緬懷昔日後殖民下的城市文化現象。

隨筆:香港「無人消費」背後,「城市地方魅力」嘅問題係關鍵
地方、城市空間、文化、故事、歷史、特殊連繫、城市硬件等,呢啲嘢先係真正依附喺香港,完全搬唔走嘅嘢

河流與英國人的生活哲學
英國人與河流的關係不僅是地理環境,更是生活態度。他們選擇與自然合作,以緩慢而穩定的方式管理河流,讓城市與環境共生,提醒我們:面對自然,或許留點空間,就是最深的智慧。

鳥撞生死|搶救直擊 復康猛禽骨裂難飛 關於窗殺,我們可做什麼?
踏入冬季,香港天氣仍相對溫暖,吸引不少候鳥來港過冬或短暫歇息。然而玻璃幕牆森林中反射天空的摩天大廈,每年都成為不少鳥兒的葬身之地。我們享受落地大玻璃帶來的無敵山海景色之餘,還可以為與我們共享這片天地的生命多做些什麼?

「香港散步季」來了:好好把握,約去散步。
可以說,香港這座城市很難得的一面,除了各種「人為」的創造,還有一年裡頭,竟有幾個月這樣的日子。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天氣愈加極端的世界,也實在太奢侈,好得不真實。

天空很有戲(3)
颱風走遠,雨停了,讓城市變做灰濛濛的霧霾也散去, 秋天的天空恢復了亮麗舒服的藍色, 那抹猶如彩筆繪出的長長飛機雲, 增添了晴朗天空的美。這城市好像什麼都有,但就是沒有盡頭。每個人也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你的天空不必跟別人的天空一樣, 也不需要解釋我為什麼獨愛這片天空。

城市散步:完全不為工作、漫無目的地行走
有時教我靈光一閃的碎片,就是在這些工作與生活的間隙中撿拾回來的。只是我之前沒發現,這樣的間隙,也會有它經常出現的場景。誤打誤撞之下,染布房街、白布街、黑布街那邊的旺角,成了我另類的comfort zone。

杭州:群山有灵且隐
人性敏柔而慧,尚浮屠氏之教,厚于滋味,急于进取,善于图利。——《咸淳临安志》

安息
去年雜感,安放於此。
一隻垂死的鳥
以下內容可能引起不安,敬請斟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