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的情書」徵文圓滿落幕|我們一起寫下的 500 封情書
八月跟九月,Matters 自由寫參與兩廳院「藝術出走計畫」,推出《給自己的情書》線上徵文活動,邀請大家寫下一封情書給自己。那些話,可能是寫給年輕時的自己,也可能是寫給正在努力生活的現在,甚至寫給那個還在未來等你的自己。
兩個月的寫作活動,八月有 320 人參與,九月有 183 人參與,(其中有 300 位寫作者是第一次參與,歡迎新朋友!)寫下了將近五百封給自己的情書。
這兩個月,我們一起寫了什麼題目呢?
八月題目|給自己的情書:關於人生,我想說的是
點此閱讀文友作品 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三日書」徵...
本期邀請郭強生老師出題,在以下的場景和物件中,你對生命有什麼深一層的體悟?寫作者可以透過這三個層面,分享面對生命的態度。
第一天:
記一天中的某個時刻。
第二天:
記一天中的某一餐飯。
第三天:
記你讀過的某一本書。
九月題目|給自己的情書:標記回憶的位置與意義
點此閱讀文友作品 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三日書」徵...
第一天
寫一個你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它可以是一個瞬間、一段時光、一件事、或一個人。這個轉折點可能讓你踏上一趟沒有想像過的人生旅程,或者它可能改變了你的人生方向。
第二天
寫一個你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不論時間長短,不論他人評價,你覺得你最接近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或者實現了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
第三天
寫一個源自內心的恐懼。現在回頭看,你懼怕過、掙扎過,最後可能克服了,也可能基於某些原因還沒有。你心底如何與這個恐懼共存?它怎樣影響著你?寫下你對這份恐懼的理解。
寫作是跟自我的對話,雖然沒有時限,但我們也鼓勵大家在寫作期間,每天挪出 20-30 分鐘,完成三篇寫作。
八月總共有 54 位寫作者完成連續三天的書寫,九月則有 42 位,恭喜以下寫作者將獲得「大滿貫」徽章:
【八月大滿貫作者】
@一隻會彈琴的貓 @YSC @si薰 @A.J. @Jeger @無解 @飛非 @minmin @GH @lomo9 @JK_talk @简宁 @Moonleap @婆仔的心事 @KJOH @Fuy @Lior @彌雅Amelia @Anne @寫心者 @沒有時間的空間 @陸昭旸 @明天的昨日_ @阿零 @looking4words @xvul3al @寄寅 @Ping @鏡萍、飄篷 @胡說樹 @為人而建 @J個生火點滴 @王莲枝的写作本 @sun @瀲瀲 @Offtone @blackcastle1888 @jaded.chen @阿泉的信箱 @蘇禕 @Herstory2025 @akichanあきちゃん @fftjyl.1223 @Creative @🫧聽聞心💫婷文說🫧 @jnfchilll @tootleob0e @zlwu @貓小夜 @raven73 @still_yu @chitong @木谷人右 @Han
【九月大滿貫作者】
@phobia @沒有名字的桃子 @YSC @si薰 @(__)ka @tokyoboy @Jeger @阿So @Joe @Hsuan @因田木 @GH @JK_talk @Moonleap @婆仔的心事 @KJOH @旅行者 @The Boarcast @Lior @彌雅Amelia @Anne @heidy757858.iloveu @VietJoe333 @阿零 @xvul3al @西西里跪婦 @Tony_Chan @為人而建 @jaded.chen @阿泉的信箱 @蘇禕 @Herstory2025 @akichanあきちゃん @🫧聽聞心💫婷文說🫧 @貓小夜 @快樂卡皮巴拉 @裕美抹茶 @俞木瑜 @SerenJ @星星点灯
那些我們一起寫下、閱讀的情書
《我写过一封两万字的情书,写完就丢河里了》/ @阿零 |八月徵文閱讀時長第一名
Matters 上的三日书活动让我重新想起“写给自己的情书”这件事。
老实说,我不觉得自己真正爱过自己。至少没试过断掉理性、彻底地去爱过。
“爱自己”这件事,对我来说从来不浪漫。它更像一种必须的修复,一种在受伤之后才敢悄悄尝试的补偿。
后来,我家的毛孩子一只接一只地老去、离开,才真正教会我什么是爱。
原来那封情书,我早就寄出了。
它漂到大海,化成云,下起雨,夹带着雷。唤我签收。
當天晚上收到新公司缺人的消息,我立馬寫了履歷,當下是任性也罷!我只想逃離現場,沒有想法,只想離開她的魔掌,就默默的計劃遠離這個讓我每天做同樣惡夢的地方,人的潛力無窮,在三輪面試,我確定取得任用。人資長說我勇敢,其實我已無路可退,只好往前衝。
我們也看到不少人生走過歲月的文友,分享他們數十年累積起來的人生智慧。我們也跟長期關注熟齡議題的香港媒體「大銀」合作,在大銀臉書上轉載這些歷經時間沈澱的故事:
隨著年歲增長,我發現,自己的成熟和見識,其實都來自於那些曾經的跌宕起伏。那些讓我痛苦或不舒服的經歷,最終都成了讓我成長茁壯的養分。我不再強求自己必須走到人生巔峰,也逐漸明白,所謂的成功與失敗,只是因緣聚合、事物變化的過程,其實並沒有什麼「真正的自己」在裡頭不斷追逐。
經過這100天的沈澱心靈,我得到對自己生命的救贖,我沒能好好珍惜自己,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未曾好好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讓自己總為家人孩子們操煩,習慣性包攬很多事,卻在這些瑣碎的事上遺忘了自己,做多了卻覺得委屈與無助,生命不該浪費在這些糾結中,豁然的為自己而活。
我回顧我那兩周沒有恐懼到看身心科,應該是我早已看開生死有命的道理與體悟,因為之前幾年父母及同事紛紛過世的體悟,知道無常找上門就是要奮戰與接受,結果就交給老天爺。所以我努力地找治療資訊,也為未來真的突然走了做準備,沒有時間恐懼與悲傷。
從小就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在傍晚時分或者晴朗的夜晚,站在家中頂樓眺望的感覺。當,周圍只剩下大自然的環境音響時,只有我,一個人站在那裏,望著緩慢西下的斜陽或滿天的星斗時,覺得那時刻的我不再只是我,而是與天空融合一體騰空飛起。
我們也邀請大家分享「書後感」,寫寫完成三日書之後的感觸、思考與獲得:
我一邊寫,一邊回憶我過去那段低谷。我一直害怕自己有可能再墜入的深淵,一邊逃避,卻也一邊明白自己終究是起伏的過著自己的人生。但無論如何,即使痛苦如影隨形,傷口的存在已經是事實,而我要如何將它昇華卻可以由我決定。
「寫給自己的情書」,並不是反覆強調「我很棒」、「我愛自己」,而是去發現,那一次次受挫、害怕、膽怯,所有「不夠好」的自己。發現之後,再對那樣的自己說--嘿,我知道你還有好多不確定的事,我知道你不想再經歷一次那些辛苦,但別忘了,我們經過那些,也走過了,此時此刻,我們不就在彼此身邊嗎?
三封信写完,我忽然觉得心里松了一口气。以前我常常把这些片刻当作理所当然,转折就只是转折,高光一笑带过,恐惧塞进心底不去管它。可当我一字一句写下来,才明白它们其实很重要。那些细小的瞬间,构成了我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我。
三天的写作,像三次不同的潜水。第一次,我在水底发现了暗流;第二次,我浮上水面,被光点照亮;第三次,我停在深处,看见恐惧的影子与我并肩游动。每一次都让我重新认识自己,不是理性里的自己,而是身体记忆里的自己。
作家講座精彩回顧
我們也舉辦了兩場作家講座,八月邀請作家郭強生擔任客座講師,以「關於人生,我想說的是」為題帶領大家書寫,九月邀請作家楊翠以 「回頭的風景-與中年以後的自己對話」為題舉辦線上講座,兩場講座總共近百人一同聆聽作家分享。
從記憶出發的書寫課:郭強生談寫作、生命與死亡
講座文字精華 講座文字精華|從記憶出發的書寫課:郭強生...
去年八月,我的父親過世,啊,其實是前年了,時間這麼快。我大概有一年半的時間,忽然斷線,那個聲音消失了,幾乎陷入失語狀態。完全無法用一句話表達心情,真的寫不出一個字。但這個情況在我爸爸過世前一年就發生了,因為我已經看到他的情況不好,但沒想到等到他過世之後,我陷入一種腦中完全沒有文字的狀態,更別說句子。慢慢平靜之後,我開始覺得這種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我寫了這麼久,怎麼會突然這樣,完全不知道自己要講什麼,可能因為有太多想講的東西。
古人說守孝三年,不是要每天跪在那裡,而是這三年裡,因死亡衝擊而產生的點點滴滴,你需要時間去消化。對我而言,將近一年九個月之後,我覺得還是要回到寫作,至少不與自己斷線。我寫第二篇、第三篇時,才慢慢發現這一年半的失語,原來我最想寫的,是死亡本身。這比悲傷、哀悼更深層,是生命裡一直存在、卻沒有真正去面對或談論的。結果整本書寫下去,我才發現最終要表達的就是死亡。
聽眾 @si薰 回饋:si薰|參加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
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場講座:「寫作是一場與自己對話、與生命深處接觸的旅程,而閱讀與生活的真實感受,正是這場旅程的燃料。」給自己的情書,活著就是一種幸福,不管這一路的風雨,有呼吸便能看到雨後彩虹、黑夜過後的那曙光,看淡、放下、不糾結、才是對自己最大的救贖。
聽眾 @🫧聽聞心💫婷文說🫧 回饋: 面對低潮時的自我對話(ㄧ)妳願意寫下來嗎...
想起老師在《何不認真來悲傷》的春餘標題寫著「今生一場聚散已足夠」。我自己很明白,未來當我遇上低潮的時候,不論是生活或寫作,我肯定會想起這兩個小時的一切。那樣透明的自己,在我們彼此之間互相穿透感受著因為熱愛寫作而能走到這裡,這樣的感覺是否太浪漫的真實。過往的那些低潮,如今看來都成了必然、必要與必須感恩。
回頭的風景:楊翠談家族、虧欠與書寫
楊翠講座文字精華 講座文字精華|回頭的風景:楊翠談家族、虧...
我們要怎麼找到自己的通關密語?對我來說,我的通關密語就是我一直要逃避的。很多的朋友都問「我要怎麼樣找到自己的通關密語?」,這個問題沒有任何人可以回答,所有通關密語都是屬於自己的。而且通關密語可能是你一直不想面對、一直想遮蔽的,對我來說可能是我的家族吧。像開場跟各位分享的,原來我想要轉身離開的,可能恰恰就是我需要去面對、是我生命的課題,當我面對它了之後,會有很多的力量從這裡產生。也許支持我們走下去的力量,不見得是那麼風光優美、景色宜人,可能跋山涉水、千巖萬壑,但是你會知道,這個力量支持你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每一個過站,然後你會覺得這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
聽眾問卷回饋:
我经历过父母的两次死亡,一次在20岁父亲的车祸,另一次是人到中年,母亲疾病过世。当然死亡带来生命的感受完全不同,一次如地震,一次如跑过沼泽。父亲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文字,真的太多的黑暗。到了母亲来不及写她的故事,在母亲的思维里给她写故事是不好的预兆。我母亲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人,我一直琢磨着如何能开启。谢谢老师,用故事召唤故事,我之前一直童书谈论谈论死亡与生命,现在可以坐下来做点什么。谢谢你的人生故事。
很感謝楊翠老師的這一場分享,我從很早之前就希望能去寫作、能開始寫作,那個時候我還只是很簡單的讀者。但是到我希望能開始寫作的時候,越是期待自己去寫,越有壓力。這次聽楊翠老師的分享,也會覺得恰逢其時,我對自己的反觀也在展開,好像也以更開放的視角看待自己了。(在蚊子襲擊裡寫下心得)
至此,「給自己的情書」徵文圓滿落幕,十月自由寫主題「曖昧時刻」進行中,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對什麼樣的寫作主題有興趣呢?或者想挑戰怎樣的創作形式呢?自由寫隨時歡迎你的建議!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